連續數年的不景氣,台灣人已經不敢再奢望高薪,加上大陸薪資連年三級跳,兩岸間的薪資差距已經大幅縮小;在這種情況下,大陸台商,甚至是大陸企業開始體會到台幹的優勢。

1111人力銀行副總吳睿穎不久前到台大國企所,與即將畢業的碩士座談會,有人告訴他:「只要2萬4就肯幹了。」

回想1991年考上民生報,起薪就是4.2萬的時代,吳睿穎感嘆這一代真的是起步難。

講到起薪4萬2,吳睿穎又想起三年前,台大國企所碩士班第一名畢業的女同學,既是畢聯會主席,又精通中英日語,還沒畢業時曾對他說:「起薪沒有4萬2,我絕對不幹。」

結果三個月過去了,這位女碩士到華碩電腦當業務,起薪才2.2萬。

相形之下,大陸的工資卻是可以用「三級跳」來形容,像2002年大陸物價負成長,但薪資卻比前一年成長了7.4%,即使近年來物價上漲,但大陸薪資成長率一直高於物價成長率兩倍以上。

大陸專業工資超過台灣

與台灣同行經常交流的中央財經大學博士張鵬就親眼見視到兩岸的薪資差距快速縮小。15年前,台灣教授到訪時說,台灣工資是大陸10倍,現在說是3倍,如果考慮到兩岸物價的差距,兩岸的薪資差距就更小了。台灣政論家石齊平最近在鳳凰衛視上說:「在大陸一個月拿8千人民幣,比在台灣拿3萬台幣,生活過得更好。」

張鵬表示,現在大陸中央級國企、銀行錄用的碩士生,起薪就是8千人民幣。他有位碩士班同學07年畢業,08年舉行同學會時,同班同學年薪都在10萬人民幣以上。

當然,金融行業是近年來大陸調薪最大的行業,但是當台幹和陸幹工資縮小到3比1時,許多台商老闆就寧願用台幹,因為台幹比陸幹更主動積極、更願意協調工作。

上海市南匯區的一間台商製罐工廠,使用高速生產線,只要一停機,一分鐘就要損失幾十萬台幣,而造成停機的主要原因是:原本前面的罐子倒下,就會卡住後面的罐子。在台灣,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因為台灣工人會自動把倒下的罐子扶起來;但在上海這家工廠裡,雖然兩位工人相距不到一公尺,但只要有罐子倒下,沒有人會自動把罐子扶起,寧願讓整條生產線停擺,因為大陸工人都認為「這不關我的事」。

為此,在每10個生產線工人中,台商老闆一定配置兩名台灣工人,因為藉由台灣工人的主動解決問題的態度,去改變其他大陸工人。

即使台灣工人包吃包住,每月工資1.8萬台幣,是大陸工人的三倍多,但台商老闆還是願意用台灣工人。

台灣科技人才優勢突出

這還只是傳統製造業生產線上的台灣工人,如果是重視研發的科技產業,台灣研發人員的優勢就更突出。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投資的蘇州乙太光電,以生產手機、數位相機的鏡頭為主,自2004年成立以來,年年擴廠。執行長張紹祺表示,公司八百多位員工中,有近五十名研發人員,其中台籍占三分之一,未來比重還會不斷增加。

張紹祺喜歡用台灣研發人員的原因,首先是大陸同等人才的薪資已經與台灣相差不大;其次,由於台灣的開放式教育,台灣研發人員有創造力、做事主動、不局限於教條。

當然,也可以用北大和北京清華的畢業生,但他們的起薪可能比台灣台、成、清、交還貴,而且專心程度不夠,動不動就跳槽。

轉型需要台灣服務業人才

台商近年來再度開始重視台幹,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傳統代工業越來越難做,許多台商開始轉向高科技或是內銷通路及品牌。

以窗簾代工起家的廣州台商會長程豐原表示,如果他還是只做窗簾,不會再多用台幹,不過,當轉投資面板業後,台幹幾乎是惟一的選擇。

永晉集團是全球最大燈飾生產廠之一,位於東莞沙田鎮環保工業區的總部廠區,運作了十多年的商品展示廳,原本只供國外客商參觀,但從2008年開始,永晉又蓋了一個規模與氣派程度,一點都不輸外銷展示廳的大陸內銷市場展示廳。

對這個更美、更大、更氣派的展示廳,永晉集團董事長林世銘認為,這是他從事燈飾業三十多年來最大的突破與賭注。

除了這個花費至少五百萬元人民幣打造的內銷展示空間,林世銘還投下了上億新台幣行銷費用,包括聘請來自台灣的空間設計師,替經銷商設計展示廳。

有人說,一個國家的服務業水準來自它的生活水準、文化水準,不像製造業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衝上去。

香港人曾自嘲:「香港人把真貨賣給內地人,而內地人把仿冒品賣給香港人。」

乍聽之下,好像大陸人比香港人有錢,但仔細一想,香港人似乎不再需要靠真的舶來品去突證明自己有錢。跟香港人一樣,在最近全球的經濟大變局中,台灣人才的優勢又一次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