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通基本實現後,交流更見頻繁。想做做兩岸生意食品生意嗎?聽聽台商吳尚修的經商之道吧!從貨運、行銷到市場開拓,這位文人生意人,有著不一般的生意經。
兩岸通航、通郵了,貿易商往來頻頻,怎麼來做兩岸食品生意?就讓台商吳尚修來告訴你。
吳尚修從技術員變身為生意人,他的轉型決非偶然。學食品專業的他幹了幾十年的研發工作,稱「終有疲勞時」。
從做台灣冷凍食品開始,到拿到台糖福建代理權,再把目光投向廈門更遠處,吳尚修試探大陸食品商貿市場,亦隨商海潮漲潮落,不變是身上文人的氣質,還總結出一套別樣的生意經。他那一套行得通嗎?如果你初涉貿易,也想做兩岸生意,不妨聽聽看。
探市:小量試運,大量待時
都說台灣人擅長做生意,台灣85%以上的企業又是小企業,來拓銷大陸食品市場的,就有許多是小企業。
據吳尚修介紹,台灣商品進入廈門管道有二,一是走國際貿易路線,又被台商稱為大貿;二是走小三通小額貿易進入,又稱小貿。大宗貿易走大貿,小貿易走小貿,這是台商的共識。
「大陸市場固然大,但並非所有台灣貨一下子都接受,一下子進貨也不宜多」,吳尚修說,由於通過大貿進入廈門口岸,需繳交關稅、增值稅,還有運費,外加需要貼中文標籤、抽檢等流程,時間至少要耗費27天以上。
吳尚修的經驗是先走小貿試探市場。他說,事實上,貿易商由於對市場不熟,認為一個貨櫃能夠掙個幾千元人民幣,這生意好做,往往就以大貿形式大宗進貨,結果找不到出路,食品又是有保質期,囤積起來不好辦。
他介紹,「小貿模式在政策上允許福建台商每批次10萬美元以下商品,可由金門為中轉站出口。貨不多的情況下,這樣做省時省力。包括關稅、運費在內,全程式被包下來,1公斤台貨約需30元台幣費用,最重要的是,只要4天就送達。」
行銷:盤商批發,不進賣場
台糖公司在台灣很知名,已經有60多年歷史,屬公家企業,而且員工身份都是公務員。去年9月8日,吳尚修拿到台糖公司福建代理權,正是基於一種考慮:要做食品生意,就得拿品牌產品,品質有保障,做起來才不會提心吊膽。
兩岸食品衛生安全制度與執行不同,儘管台灣品管被認為比大陸要高,但吳尚修認為,「要做良心生意,台灣再怎麼好的品管制度下,也有差等產品。」
傍著食品專業優勢,吳尚修要求自己嚴格選擇食品,但他進口的產品大都通過地盤商銷售,或走批發管道,並不在超市賣場上架。
這是為什麼呢?「賣場超市對食品安全的要求高,我的產品不存在准入問題,但卻沒有價格競爭力。畢竟超市抽成達到售價的25%以上,台貨含運費、關稅、增值稅等,成本價本就不低,我需要一種大陸消費者能夠承受的價格。」
下放到台商開的商鋪或是其他店內,為立足市場,行銷起來困難。吳尚修也因此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如不厭其煩地請人試吃,對比同類食品的好壞等,不買沒關係。他也因此發現,「除台商外,大陸消費者在逐漸接受好的台灣食品。這就有點像當年的台灣依戀日本貨一樣,好東西自有市場。」
調度:此地難賣,轉彼地銷
「有趣的是,大陸實在太大了,廈門售得不好的東西,不見得其他地方售得不好。」去年,吳尚修進入廈門,原來打算靠冷凍食品打天下,不料並不如意,「台灣熱銷品,廈門未必行得通」。
台糖有一種拳頭保健產品叫蜆精,每13斤花蓮無污染黃金蜆才能煉就一斤濃縮液,因有顧肝、清熱解毒之功效,又有較高等級的GMP認證,在台灣市場反應良好。
吳尚修拿到廈門來售,本以為會很熱門,不想問津者少。「後來我才發現,這在廈門當地又稱沙蜊,民間普遍用以煮湯食用,並用來預防肝炎,是好東西但不值錢。」後來,廣州商家從吳尚修這裏取貨到東莞去賣,銷路出奇的好,「或許因為廣東台商集中,懂貨吧!」
這些事情的發生,讓吳尚修有許多思考。「一個地方賣得不好不等於其他地方不行,這就是台灣貨的大陸商機」,他總結出這樣的經驗。
現在,吳尚修進口的台灣蒜香青豆在鄭州賣瘋了,台灣黑糖沙琪瑪在北方搶著要……,他也因此全大陸四處跑,並對未來前景滿懷信心。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