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陽市農村,近年來經濟蓬勃發展,出現一批批的「專業村」、「特色村」。在特色專業村中,年收入達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的有9個,然而這些富裕的「億元村」都有著貧窮的過去。

現在的賈崗村,到處是一座座別具一格、造型各異、錯落有致的別墅,顯示主人的富有。別墅室內裝潢考究,家具時尚新潮,冰箱、彩電、太陽能熱水器等,一應俱全。

草房變別墅 裝潢考究

村裡的老人們回憶起70年代前的生活就一句話:「苦得沒法過」。那時村裡人住的是低矮破漏的草房、穿的是粗布「補丁」的衣服。80年代起,賈崗人順應市場變化,開始賣起了小麻花,「腳踏車托著兩只簍」,叫賣到江蘇、河南、山東等地。

在叫賣小麻花的過程中,一些顧客提出把麻花炸得大一些、好看一些。腦筋轉得快的賈崗人從中嗅到了新的商機,90年代初,開始嘗試炸大麻花。後來更根據各地各類顧客如南方人、北方人,老人、兒童、年輕人的不同口味、喜好,推出令顧客滿意的產品。

炸大麻花讓村民走上富裕路,如今村裡90%以上勞動力從事大麻花生產經營,2008年,全村大麻花銷售收入達1.5億元。

一村一業 統一管理

除了「麻花億元村」,阜陽農民還靠種植草莓、西瓜,形成「草莓億元村」、「西瓜億元村」,靠加工木線條、繩網、人髮製品等創造出一個個獨具特色的「億元村」,在廣大農村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特色產業模式。

阜陽本地產的「半截樓」西瓜,因皮薄籽少,清脆甘甜,口感純正,頗受消費者喜愛。近年來,半截樓村栽種的「早春甜」綠色西瓜,也把半截樓村造就成遠近聞名的「億元村」,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武漢、杭州、南京、合肥等各大城市。

特色經濟的發展催生出一個個「億元村」,而「億元村」在發展過程中又如何不斷完善壯大呢?

位於太和縣北部的港集村,是太和縣人髮製造業的起源地,港集村幾乎家家戶戶都以人髮加工為主業。在這裡,人髮產品被稱為「軟黃金」、「黑黃金」。近年來,隨著當地人髮製造業的發展,村民們逐漸富裕起來。目前,全村半數以上的農戶經營加工髮製品,2008年全村總收入達4億元。

隨著人髮製造業生產規模的擴大發展,當地家庭式工作坊的生產已不能滿足需要。因此,當地統一規畫建設住宅新村,並籌建髮製品工業集聚區,將村裡所有企業集中統一管理。

若依全村年總收入多寡來看,2008年阜陽市總收入億元以上的村有9個,分別是:

港集村─從事髮製品加工

東張村─從事蔬菜瓜果種植

皮條孫村─從事繩網加工

張路村─從事髮製品加工

孫法村─從事繩網加工

賈崗村─從事大麻花加工

薑樓村─從事木線條加工

白洋湖村─從事草莓種植

半截樓村─從事西瓜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