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來在非洲大陸的投資備受爭議。日前,盧安達總統卡加梅稱讚中國對非洲國家的開發,貢獻甚鉅;然而,《金融時報》的報導則憂心指出,中國政府對幾內亞的融資,將使得該國軍政府更加無法無天。

卡加梅在接受德國《商業日報》專訪時表示,中國替非洲帶來實質的援助,其中對基礎設施和道路鋪設的投資,對非洲各國貢獻最大。

西方企業帶來汙染

卡加梅他同時譴責西方國家「無法帶領非洲前進。」他表示,西方企業給非洲大陸帶來了汙染,對非洲各國也僅止於發展性援助,並無建設投資非洲的誠意。

卡加梅舉例,來自歐美的企業在象牙海岸傾倒核廢料、而索馬利亞則被利用成為歐洲的大型廢棄場。

反之,卡加梅則對中國在非洲以「項目換資源」為主的投資模式,給予肯定。

在該模式中,中國對非貸款,並派人力至當地協助規畫橋樑、水壩等基礎設施;接受援助的非洲國家則以其豐富的天然資源作為酬庸。

根據今年五月中國公布的報告,中方對非洲各國的投資金額已高達20億美金。

不過,該投資模式卻也讓西方人權組織相當憂心,因為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往往基於商業考量而不干涉各國的內政,然而這些資金一但挹注到掌權的軍政府手中,將使其採取更殘暴的獨裁統治手段。

人權組織和聯合國機構表示,幾內亞軍人上月參與屠殺反對派示威者,在鎮壓過程中,150餘人被打死。這一事件再次引發國際壓力,要求軍政府向選舉產生的文職人員交出權力。

西方媒體批中漠視人權

《金融時報》稱,軍方支援的幾內亞政府正與中國國際基金(China International Fund)談判,以求引進數十億美元融資,開發基礎設施和礦業專案並勘探石油。據報導,目前雙方預定的交易規模高達70億美元,若交易成功,幾內亞軍政府將獲得關鍵的資金,而該國與西方捐助國家的多邊外交,也將受到影響。

西方人權團體擔憂,中國的國營企業長期扶持非洲威權政府,對非洲的民主進程,相當負面;對此,中國則反駁西方國家秉持殖民者心態,意圖在政治、經濟及文化各個層面染指非洲大陸。

鑒於目前非洲大陸的自然資源已呈現加速開發的狀況,各界預期這場中、西方在非洲的能源爭奪戰,仍將打得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