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共同體這個口號被日本民主黨喊出之後,各種報導紛傳,但誰也抓不著頭緒,因為連倡議者鳩山由紀夫自己都說不出個所以然。
究竟這個組織將怎樣組成?當然凡是能與「亞洲」沾上邊的國家都想成為東亞共同體一分子,甚至離亞洲遠的國家也動心,但這個組織必須有個發起重心,有了重心方能吸納他國。而就目前來看,這重心當然是中國、日本、南韓,他們在集會中已公開討論到這問題,其他有心加入共同體的國家雖未公開表態,但私下卻已開始動作。
為什麼大家都在沉默?因為「發起人們」對這組織究竟應包羅那些成員有歧見,日本態度數變,中國則在暗中使力。
依日本的意思,美國是應包含在內的。日本一些看法認為,只有將東亞自由貿易區與日美自由貿易區結合,日本方能在其間發揮作用。排斥美國,日本就勢單力孤,不敵中國的力量了,屆時東亞共同體的主角是中國,日本將淪為配角。但是考慮到一旦先定了美國,共同體的籌組恐怕會不順利,鳩山從原先主張納美改而拒美,唯恐其他國家懷疑日本的動機。但日本卻仍要澳洲、紐西蘭與印度參加,這種平衡中國力量的企圖是很明顯的。
中國未公開表示贊同或反對,但骨子裡當然不贊同,中國的底案是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地倡議的「東南亞加三」,由東協十國及中、日、南韓三國共同組成。中國在東協的分量早已超過美國,更不要說日本了,中國再拉住南韓,日本在組織中就有了侷限。東協之中當然也不缺願意美國插進來的國家,但畢竟是少數,像新加坡、印尼,連菲律賓都不熱心,其他就不介意中國在共同體中是否力量太大了。
中、日、南韓三國外長及領導人會談後,都說東亞共同體是個「長期目標」。確實如此,依初步來看,大家須完成自由貿易協定方能談共同體,中國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明年就要啟動,日本與東協的自由貿易也已達成,但中日之間卻沒有自由貿易協定,中韓日之間彼此缺乏自貿,三國自簽訂了,方能完全與東協融合,再談共同體就離題不遠了。沒有這個基礎而拉這個排那個都毫無意義,那是政治上的花樣而非真正合作。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