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吳清基指出,大專院校招生名額於十年後,缺額將高達七萬人,恐怕有六十所大學將面臨倒閉。筆者認為少子化的危機,應成為大學自我反省的動力,也是大學變革的契機。像文藻外語學院在眾多大專院校面臨倒閉的浪潮中,招生人數反而呈倍數成長,就是一個很獨特又有趣的現象,值得探究。
今年中,我參訪文藻的校園,看見學校不斷地投資與建設,例如:圖書館的閱讀空間,是採中國風的客廳與居家設計;校園有專屬殘障生的電動輪椅服務,這大概是台灣大專院校的首例。各系均設有「資源教室」,宛如一座小型圖書館,還有衛星電視,學生可即時觀賞各國語言的新聞。文藻並成立「英語園區」、「歐盟園區」、「亞洲語園區」、「華語園區」等,以呈現國際化學習環境。
現已退休的李文瑞校長,當時陪我在校園走了一圈,幾乎每一位學生都會微笑著說:「校長好」,李校長很親切地跟學生們寒暄,我在許多大學的校園裡,是看不到這種景象的。
我常與南部大學的教授談到文藻招生不降反升的現象,大家不約而同的看法是,文藻的老師們對學生的熱誠與奉獻,是其他大學所無法比擬的。大學用「愛心」去辦教育,正派經營,長期下來,自然「口碑相傳」,也就會吸引優秀與熱誠的老師們。在良性循環下,這就是獨我成長的祕訣。如此辦學,應該給其他私立大學一些啟發吧。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