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府四年前推動牡蠣養殖區漁業權畫設,經過三年多摸索,才完成廿六張漁業權執照發放,好不容易建立海域定位模式,農業處加快腳步,預定三到五年內完成兩萬公頃,四千餘張漁業權執照發放大工程;昨起核發第二批五○四張區執照,蚵農拿到手忍不住笑開懷。

鑑於布袋、東石是台灣養殖牡蠣大本營,卻常傳出颱風、豪雨損害蚵農生計,在多個縣市都傳出有意規畫海上漁業權,卻不知從何著手之際,嘉義縣政府早就和中山大學合作,投入上千萬元經費進行這項全國首創的大工程,卻因沒有前例可循,發出第四十二區廿六張執照後,就面臨作業瓶頸。

全國首創 畫設遭遇瓶頸

縣長陳明文表示,在茫茫大海上進行養殖區漁業權畫定,需考量到海象、潮汐等因素,光是想辦法定時定點測量就很困難,農業處在經過多年努力,並改採GPS系統衛星定位,才有效加速作業,終於在日前完成第廿、廿一、三十和四十區,六七一個養殖區域畫設,扣除有爭議六十七個區域,五○四張已能順利發放給蚵農。

蚵農欣喜 形同持有權狀

陳明文強調,這張區劃漁業權執照,就如同土地所有權狀是個準物權,具有各該海域持有權、繼承、讓與和抵押權,相信對蚵農來說,不僅是未來申請農業災損補償依據,提供更多保障,也奠定國內海域管理新的里程碑。

由於區劃漁業權被視為陳明文八年主政重要政績之一,如今縣長任期即將屆滿,陳明文希望下屆縣長能加以延續。一同出席的立委張花冠則以繼任接班人之姿,除稱讚漁業權區域畫設是個不簡單的任務,也強調如當上縣長,會加快執照核發速度,打造嘉義牡蠣王國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