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骨牌倒下。北京小紅馬快遞服務公司從10月1日起正式退出快遞市場。這是大陸新《郵政法》10月1日實施後首家退出快遞市場的快遞企業。專家認為,新郵法啟動,將在未來3年內掀起大陸快遞行業兼併重組的浪潮,倒的倒、關的關。

大陸新《郵政法》規定,「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經營的,註冊資本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下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經營的,註冊資本不低於100萬元。」此規定將葬送大批從業者的飯碗。

3萬元起家 快速走紅

據統計,民營同城快遞與區域性民營快遞企業註冊資金達到50萬元的在20%左右;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民營快遞企業註冊資金達到100萬元的也在20%左右。

實際上,很多覺得局勢不妙的中小型民營快遞企業們已經先行或準備撤退。而小紅馬則是十月一日新法施行後,首家宣布停業的民營快遞業者。

小紅馬由曹杰於1998年創立,創立之初,曹杰的啟動資金僅有3萬元,被媒體形容為「八九平方米的地下室、安了幾部電話、招聘了8個快遞員,曹杰本人既是經理又是調度員,小紅馬就這樣開張了」。

雖然條件簡陋,但小紅馬的征途仍舊非常順利,曹杰為員工設計的統一制服、為快遞封套精心設計的封面,都讓小紅馬的知名度直線上升。到2000年,小紅馬就已在北京全市開出了30多個分部。小紅馬個性化的服務、完善的網路逐漸成為業內的領跑者,成為民營快遞的知名品牌、專業化的物流快遞企業。

小紅馬的竄紅使其被列為「衝擊首批創業板上市企業名單」,被認為很有希望成功上市。此外,小紅馬曾是北京最大的同城快遞公司,並作為民營快遞的代表,多次參與大陸國務院法制辦、國家郵政局組織召集的有關郵政法的修訂和討論工作。

硬性門檻 將掀兼併潮

如今它結束營業了。中國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小紅馬的退出,緣於大陸民營快遞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兩難境地。「繼續做同城快遞,利潤越來越薄;擴大規模,龐大的後續資金難以解決。」徐勇說。

也有同業認為,2004年小紅馬走出北京,南征到長三角開疆闢土受挫,使其元氣大傷,是其退出快遞市場的遠因,而新《郵政法》的實施,只是它選擇退出的時機而已。

徐勇指出,在大陸快遞企業中,微小企業較多,新法採許可制度意在將快遞行業做大做強,優勝劣汰。許可制度設定的硬性門檻以及由此引發的競爭加劇,將在未來3年內掀起快遞行業兼併重組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