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貴川同屬西南口味,同樣都嗜辣嗜酸,但是雲南的口味比較中庸,沒有川菜那麼辣,也沒有貴州菜那麼重酸。加上雲南的豐富物產,菜品變化豐富,所以有「味在四川、料出雲貴」之說。
雲南分三味 滇南為主
雲南菜由三個地區的烹調特色構成:滇東北接近內地與四川接壤,烹調、口味與川菜相似;滇西和滇西南與西藏毗鄰並且與緬甸、老撾接壤,烹調特色受藏族、回族影響,以少數民族風味為主;滇南氣候溫和,自然資源豐富,是雲南菜的核心。
雲南物產豐富,選料廣,風味多,以烹製山珍見長;口味鮮嫩、清香回甜,酸辣適中,味型酸辣微辣,講究原汁原味,酥脆、軟糯、重油醇厚,熟而不爛,嫩而不生。
汽鍋雞 高級滋補名菜
汽鍋雞是雲南菜的代表作,它的烹調容器特殊,最好的汽鍋建水縣所產的特製水陶,汽鍋的外型像荸薺,鍋的中心有一個空心管子,從蒸鍋底通到上面接近鍋蓋的位置。
蒸雞時,將生雞切塊,與火腿片一起放入汽鍋內,加入生薑、精鹽等佐料,不必加水。蓋上蓋子,把汽鍋放在另一口盛水的湯鍋上蒸,水沸後,湯鍋中的蒸汽就從空心管子沖入汽鍋,蒸三、四小時後即可食用,雞肉軟嫩,湯汁鮮美。
後來人們又在汽鍋雞中添加雲南出產的藥材「三七」、「蟲草」、「天麻」等,使雞湯更加味美鮮甜,成為雲南獨特的高級滋補名菜。
過橋米線 熱鬧擺滿桌
過橋米線大概是最廣為人知的雲南美食。這一碗由滾燙的雞湯、生肉片、生魚片、火腿片等配料,以及爽口滑嫩的米線所組成的美食,不知道迷住了多少老饕。
過橋米線發源於雲南蒙自,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傳說清朝時蒙自城外有一座湖心小島,一位秀才在島上讀書準備科舉考試,妻子做了他愛吃的雞湯米線送去,但是送到島上的米線總是冷了。
有一次秀才的妻子偶然發現雞油可以保持雞湯溫度。於是她先用肥雞熬好清湯;米線在家燙好,配料切得薄薄的,到了島上才放在仍然滾熱的湯裡燙熟,最後加入米線,果然鮮香滑爽。後來人們紛紛仿效,把它叫做「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上桌時非常熱鬧,一個大瓷碗裡是浮著一層雞油的滾燙雞湯,另一個小碗裡是米線,桌上是盛裝各種生肉片、生魚片、筍片、火腿片等的小碟子。吃的時候把各種配料放入滾燙雞湯裡燙熟,放入米線拌勻,就成為香濃可口的米線。
破酥包 熱吃風味絕佳
破酥包是雲南的傳統麵點,一般是早餐的食物。在雲南「破酥」是許多層的意思,有點像漢族的「千層」的意思。
破酥包的皮跟一般包子不太一樣,桿皮的時候要刷上豬油再摺疊桿開,所以蒸好的包子皮有許多層次。
餡心分甜、鹹兩大類,各有多種口味。不過還是以傳統的糖腿(白糖加火腿)、香菇鮮肉最具地方特色。破酥包皮裡含油,必須熱吃,風味確實與眾不同,冷了之後就會覺得太過油膩。(文轉B12版)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