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4家主要銀行,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總量約1100億元(人民幣,下同)和上月1600億元的規模相比明顯下降,創下年內四大行新增人民幣貸款總量的單月新低。

《中國證券報》報導,中國銀行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0億元左右;建設銀行9月以440億元的新增人民幣貸款位列四大行之首。8月建設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為347億元。

工商銀行、農業銀行9月分別新增人民幣貸款約300億元。截至9月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全部新增人民幣貸款約為9300億元和8700億元。

四大行新貸1100億

《每日經濟新聞》也報導,市場對9月新增貸款的估計數額日益遞減。最初預期有高達6000億的,大部分觀點集中在4000億至5000億。日前銀監會高層公開表示,9月新增信貸在3000億至4000億,比市場預計更低。

如以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總量約1100億元,按四大行占信貸總額40%估算,9月新增貸款僅2750億,為年內新低。

農行9月信貸增量336億元,同比減少160億元,截至9月末,該行全部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9394億元。而上半年放出天量信貸的中行,9月新增信貸同樣在低位徘徊。各家銀行9月的統計數據重新燃起貨幣政策是否將轉向的爭論。

部分分行進行壓縮

一家國有大行中部地區的行長表示,總行已多次強調要控制信貸規模,甚至部分省分行對貸款規模都進行了壓縮。更有甚者,上級行對下級行的信貸規模實行按月監控。如果上月信貸投放超常增長,上級行對當月信貸資金將壓縮處理。

今年稍早,銀監會相繼公布《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長期來看,規定控制了天量信貸發放過程中銀行面臨的風險;短期來看,新辦法的實施讓資金釋放更嚴格。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9月信貸數據要從資金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分析:資金需求方面,今年政府(公共工程)項目大都是上半年立項融資,下半年開工建設,9月分就到了項目融資的後期;供給方面,上半年的天量信貸,使部分銀行資本金告急,削弱了銀行的資金供給。

監管層級施加壓力

控制信貸規模的聲音又開始出現。甚至在總行層面為了控制信貸規模,9月信貸項目要等到10月再批, 9月信貸數據就收窄了。

來自監管層的壓力是9月分信貸收縮的重要原因,銀行內部信貸業務主管說,「上面要求根據自身的資本充足率等情況『有保有壓』。」「這可能是一個信號。」銀行主管似乎認為,現在是金融機構內部自己主動壓縮貸款,到了明年有可能是貨幣政策的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