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開放陸資來台已滿3個月,成績不如預期,9月分勉強超過1億元,經濟部投審會稱要加強招商。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如果連台灣的企業都要結束營業到大陸去發展,大陸的企業為什麼要來台灣?一個政府效能低落、民眾消費能力下降、充滿政治歧視與對立的社會,本來就不是企業可以妥善經營的環境,一個賺不到錢的環境,大陸企業為什麼要來投資?

更讓人氣結的是,當初開放陸資來台時,政治人物與綠營媒體不斷恫嚇民眾,什麼「陸資大舉來台買空台灣企業與核心資產」、台灣企業「將面臨陸資不計血本的惡性競爭」而紛紛倒閉、「台灣人都得去幫陸資企業打工」等等,當時這些話可能讓部分民眾產生恐懼心理,現在應該就能證明這些虛假的恫嚇根本是不負責任的政治技倆。

類似的例子也不少,像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就有綠營政客與媒體個個如喪考妣,重批此舉將讓台灣街頭充斥粗鄙的大陸觀光客,不只嚇跑了歐美日本等「高級觀光客」,還會破壞台灣寶貴的旅遊資源,甚至影響台灣民眾的生活品質。有的還預測,陸客會大量脫逃,成為非法移民,惡化台灣的社會治安。

結果如何?政府設定了人數上限,幾個月下來並沒有出現陸客狂潮,甚至連上限人數都還只有在幾個連續假期勉強達到。這些政客與媒體立即轉向批評馬政府對陸客來台觀光的效益「膨風」,絕口不提他們曾經用什麼惡毒語言來恫嚇台灣民眾。這時失望的是那些期望能從陸客身上賺到觀光收益的旅遊業者,就像現在指望從陸資身上賺到錢的台灣房地產業者或其他相關行業。

證明綠營政客與媒體的虛假,並不會真的讓台灣民眾感到高興,有時可能還會覺得悲哀。不論是來台旅遊或來台投資,陸客與陸資都有其極為現實的考量,觀光客考慮的是台灣旅遊好不好玩?值不值得?人民友不友善?而投資者考量的是台灣能不能賺得到錢?能否增強其企業競爭力?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陸客與陸資會做什麼決定就不必太多的爭論了。

我們覺得悲哀的是,台灣的旅遊與投資環境真的已經惡化到讓人心驚的地步,不只如此,還有一批自大膨風的政客與媒體還不知死活,拚命地鼓吹仇恨、煽動歧視。以觀光為例,近年來台灣的觀光收益不斷下降,人數最多的日本觀光客快速下降,這些政客不思改進台灣的旅遊資源與環境,還死抱著自大心態,把怠惰政務的責任推給毫無關係的大陸觀光客,用心之惡毒令人齒冷。

現在台灣應該終於明白,原來台灣的旅遊與投資環境並不如想像中那樣美好,大陸觀光客與投資企業也不都是傻瓜。政客虛耗納稅人的錢、媒體浪費民眾的時間,吵吵嚷嚷一陣子之後,還是得面對最冷酷的現實。我們真的已經因內鬥虛耗落後別人很多了,政客與媒體媚俗地吹捧台灣,都是有政治目的的鴉片,我們應認清現實,才有可能挽回頹勢並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