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它又軟,又有低音頻的特性,我們幾乎各種材料及設計都嘗試過了。每天就在各種金屬、塑膠等材料中穿梭,對於材料特性比自家兒子的個性更加了解。」工研院超薄音響喇叭研發團隊的專案經理劉昌和,回溯研究過程的辛苦說。
直到有一天,組長陳明道在辦公室隨手翻起一疊紙張,腦海中靈光一閃,為何不用紙張呢?難道只有金屬或塑膠才可以成為高科技的材料?
一張紙,就突破了研發團隊的瓶頸;但三年研發過程的辛苦,不足為外人道。紙喇叭是以厚度不到1mm的紙張為主要材質,再舖上金屬薄膜當電極,並在中間夾入一層震動膜,就可透過震動產生聲音。
劉昌和說,記得最初的產品,音質破破的,高音也會破音,但依舊讓他們備感振奮,畢竟要克服紙張的特性,傳導電路真的讓人很傷腦筋。
為了強化紙喇叭的音質,研發團隊,開始打開耳朵,用「聽」的來做研究,「讓一群只會IC設計、顯示技術及電子電路設計的硬梆梆工程師們,開始聽音樂,了解什麼是高音頻、低音頻。這種訓練比積體電路的養成教育更加辛苦,開始時真的可以體會鴨子聽雷的窘境啊!」劉昌和笑說。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