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倒塌即將在十一月屆滿廿周年,德國《每日頭條》節目主持人威克爾特(Ulrich Wickert)製作的紀錄片《十一月現場直播》,邀請了分別來自英、美、法、蘇的四位大牌記者重提往事,談他們親眼見證的一九八九年十一月的珍貴歷史。這段影片目前在台北歌德學院(前德國文化中心)播映。

這段影片包括了美國NBC的布洛考(Tom Brokaw)、英國BBS的漢拉安(Brian Hanrahan)、法國電視台第二頻道的羅侯特(Philippe Rochot),以及蘇聯NTV的莫斯托沃伊(Wjatscheslaw Mostowoi),這四位記者以及他們的電視台呈現的畫面與觀點大異其趣。

美國的布洛考在現場直播記者會上盛氣凌人,逼問當時東德中央政治局委員沙博夫斯基(Gunter Schabowski)許多尖銳的問題。如今白髮蒼蒼的布洛考提起當年勇仍豪氣干雲,對於自己參與改變歷史的一部分感到驕傲。

英國的漢拉安當時的態度則悲觀謹慎。他表示,當時柏林周邊有卅五萬蘇聯紅軍坐鎮,國家機器裡隨時都有危險人物存在,他擔心悲劇重演,因此所有採訪都作成兩份拷貝,希望畫面能安全傳送到西方世界,所幸最後「當局向來自街頭的民眾屈服了」。

漢拉安記得當時身後有民眾高喊:「將來我要當太空人!」他則回答:「有何不可?柏林圍牆都倒塌了。」

前蘇聯記者莫斯托沃伊則顯得異常冷靜,因為即便當年雖是戈巴契夫當權的年代,蘇聯媒體仍維持史達林時期的語氣,用極端「客觀」的論點。不過,柏林圍牆倒塌事件的完整報導,已足以在蘇聯造成不尋常的效應。烏亞切斯拉夫對兩德人民的激動反應記憶猶新,只是他當時必須將壓抑情緒完成工作。

法國記者羅侯特的態度較為輕鬆,他使用「兩德人民出乎意料的自由相遇」這樣的字眼,不過他觀察的角度貼近民眾生活,且直接詢問民生問題,也在知名的「查理檢查哨」實況轉播大提琴泰斗羅斯托波維奇演奏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畫面,場面溫馨感人。

四位記者現身說法,令人恍如隔世,片中也有許多歷史畫面,包括西德年輕人齊聚鼓勵第一位東德人走過牆來,東德人提早下班排隊等著到柏林圍牆的另一端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