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內灣線改善工程於二○○六年動工,短短十一點二八公里的高架鐵路,工程款高達六十三億,原預計今年底完工。而今,工程延宕到民國一百年才能完工,工程款又追加到八十四億元,地方民眾認為,撇開這個工程能否達成預估效益,都不能再牛步了。

台鐵內灣線改善工程,被列為當年交通部十大交通建設列管案件之一,目的在提供高鐵新竹站到新竹市及科學園區間一條便捷運輸路線,定調為「高鐵六家站的聯外道路」。

根據交通部當時估計,到民國一百零五年,每天搭乘高鐵人數有三萬五千人次的旅客量,其中約有五十一%的旅客,會搭捷運化的內灣線到新竹,興建此高架捷運確是有其必要。

然而,這條高架鐵路工程一拖再拖,一些學者專家,愈來愈不看好,原因之一,就是高鐵的旅運量,不如預期,也就高估了轉乘到內灣的旅運量,同時新竹也沒有成熟的觀光資源,足以支撐內灣線改善的工程效益。

台鐵內灣線改善工程延宕,主要出在其中一標的承包廠商財務出紕漏,迫使鐵路改建工程局不得不在日前重新招標。不過,給地方民眾的觀感再添負面印象,總認為「政府作的工程,一定會拖,而且一定會追加預算」。

當然,耗資八十多億元興建的高貴工程,無論地方如何質疑或揶揄,作了都已經作了,地方民眾只希望趕快完工,完工期程不要再跳票,否則再拖下去,豈不又有理由可以巧立名目追加預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