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造訪台中市最古老的廟宇,擁有3百多年歷史的三級古蹟萬和宮,內心湧現出一股思古幽情。

萬和宮總幹事張俊鎮指出,萬和宮係於清雍正4年竣工,期間歷經內外殿重修,民國74年經內政部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88年配合古蹟修復,90年底竣工。

其平面佈局呈日字型,為三落兩院配置,第一落是三川殿,進了內埕過了通廊,來到正殿,再到最後面的後殿。三棟獨立等寬的殿宇,前後落之間各有可供採光的天井,左右邊以墻廊圍成封閉的空間,呈左右對稱的組合。

就建築立面來看,三川殿三開間的門面,全面往後退縮形成凹字型,在坐西朝東、面迎旭日的方位上,隨著光影變化,更具有立體感。中間屋頂刻意抬高,和左右兩側形成落差,為清末時期流行的「斷簷升劍口」的做法,再飾以西施脊和交趾燒,更顯華麗。

而萬和宮建築結構體系完整,層次分明,由通廊銜接建築體,結構體系卻是獨立組成,只有前通廊做屋面楹與三川左右次間有銜接關係,暨後通廊的楹木伸入正殿後牆,主要架構採用疊斗式結構。萬和宮為木構建築,其為良好的防震建材,也突顯出前人的智慧。

張俊鎮說,字姓戲和穿木屐踩街,為萬和宮全省獨一無二的特色,而萬和宮文教基金會活動不斷,今年第四季除了中秋節同樂晚會外,還有2009轆溪風情南屯地區陶藝家聯展,發放信眾子女獎學金、第二屆萬和美展徵件、和冬季消災祈福法會等,希望市民能共同參與,讓台中市真正成為文化、經濟、國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