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台灣開放陸資來台,已預示兩岸雙向投資時代來臨。然面臨金融風暴後,兩岸企業如何趨吉避險,大陸貿促會副會長張偉說,惟有透過了解對方市場、法律環境,雙方更密切交流與合作,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貿協與中國貿促會昨共同舉辦「海峽兩岸公司金融治理研討會」,為進一步讓台灣了解大陸各級優質企業治理現況,張偉邀請國家級的寶鋼、區域級東風汽車及省級粵電集團來台,就三家公司企業治理介紹給台灣。

張偉說,大陸國企金融治理,以集團財務公司為主。隨著國企日益壯大,集團公司間資金橫向連結、調度需求日增。一九八七年政府大力支持集團發展情況下,人民銀行首次批准東風汽車工業成立集團財務公司。經法規與市場需求的不斷演進,各集團紛紛設立財務公司,為集團提供結算、資金管理與資本服務。

財務公司成立,除了讓集團資金更集中,也讓各集團能提出產品消費信貸、公司授信貸款、對外投資等金融服務。另外,財務公司組織架構,也設風險監督委員會與資金、信貸、投資等審查委員等監督單位,直屬管理階層,維護集團金融治理的品質。

在法規標準上,大陸似領先台灣。大陸自○六年與○七年率先實施與國際同步接軌的公司、證交法規,與會計審計準則。反觀台灣,目前只強制金融業與資本額超過五百億的上市企業,配合雙軌並行的董監事規定,並到一二年才實施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

儘管如此,對於相關法規落實,台灣無疑較佳。張偉說,台灣在金融服務業上有許多經驗值得大陸學習,希望兩岸有識之士共同研討合作新領域,促進兩岸金融市場共同發展。

貿協董事長王志剛說,張偉率領的「兩岸財稅實務交流團」成員,都是大陸知名企業與財務公司負責人,這些公司治理經驗,對兩岸企業金融交流助益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