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十一」閱兵先進武器精銳盡出,讓兩岸軍事失衡的問題再度搬上檯面,馬英九總統在10日國慶演說中提到不能忽視大陸軍事威脅的部分。對此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在昨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說,兩岸軍事問題,要從建立互信機制做起。
范麗青在記者會上接受記者發問時說,「關於兩岸的軍事問題,我們也早已經有了明確的表示,解決兩岸軍事方面的問題,還是要從探討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做起。」
追求互信兩岸有共識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討論由來已久,跨越扁、馬政府。國民黨上台後將此視為促進兩岸和平的重要方針之一。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王高成對此表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是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之一,未來應該會在適當的時機與對岸協商機制的內容。由於大陸軍事力量優於我方,所以未來在談判協商時,要注意不能對大陸讓步太多,這樣才能讓台灣百姓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有信心,更能去支持。
投降之說無稽之談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黃介正也認為,兩岸對互信機制的看法差不多,這個議題在馬政府任內應有所進展。
黃介正指出,兩岸領導人已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到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代表雙方皆有意願就此議題進行討論協商。他認為諸如建立機艦行為準則、避免意外協定等較不敏感且不損害中美軍事關係的內容,可能是未來談判優先協商的議題。
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是世界的主流,王高成舉例,像中美、東西歐之間早已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現在國際關係已不只有存在軍事武力的競爭,更多的是「和解主義」的倡導。降低敵意,兩岸之間也不例外。
黃介正說,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能建立彼此的規範,保障台海之間不會莫名的陷入緊張情勢,更能確保海峽和平。
針對部分綠營人士指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是種「投降主義」心態。王高成不以為然的說,民進黨執政時也在國防白皮書中不斷重申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不能「換了位置,就變了說法。」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