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籌備,創業板真的來了,目前已有28家。創業板究竟值不值得投資?從目前來看,投資者還是相當謹慎的。據深交所的統計數據,開戶率約為10%,有近4成的投資者因主板不賺錢而無心於創業板。為方便投資者開戶,證券公司設立了創業板開戶專場,同時有各種贈禮優惠。雖然有點吸引力,但投資人並未熱烈捧場,不是不想「一夜暴富」,而是怕不小心「輸個精光」。
創業板成長性不佳
看了看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的創業板,更讓人加深疑慮。現在全球多數的創業板命運不濟,到2007年,全球40多家創業板已有12家被迫關閉,其中就包括鄰國日本,香港的創業板也是要死不活的狀態。當然,也有比較成功的,比如美國的納斯達克,韓國的科斯達克。
命運不好的創業板,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本原因:上市公司的成長性不好。沒有成長性,就沒有投資價值。除了美國的納斯達克培育出了微軟、英特爾、思科這樣的企業,大多數創業板並沒有實現其初衷。企業成長性不好,有的資不抵債,有的破產倒閉,有的甚至弄虛作假,最後只剩下瘋狂的投機。就連美國的納斯達克,退市的企業也比現在掛牌的企業多。那麼,中國的創業板是要超越納斯達克,還是將步德國日本「過把癮就死」的後塵?
發審委要嚴格把關
要保證企業的成長性,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在我看來,上市後的監管、嚴厲的退市機制很重要,但不具備成長性的企業阻擋在創業板之外則更重要。唯一能夠指望的就是發審委(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了。證監會維護廣大投資者根本利益的最直接體現,就是發審委的把關。
可是,目前的情況並不能讓人樂觀。在前幾年保持10%以上不通過率的基礎上,還出了那麼多的問題。現在如此高的審查通過率,不知是擬上市企業的質量確實提高了?還是發審委的審核成了「走過場」?
即使發審委的委員們是認真的,但目前形式上的審查,實質上和看廣告沒有什麼區別。只要廣告做的漂亮,加上「三寸不爛之舌」來對付徵詢,不通過也難。而且,發審委只對企業是否上市進行審核,而對企業上市的發行方案,卻是不管的,這也加大了投資人的風險。
學習美國實質審查
發審委要真正當好把關人,就應該學習美國,對擬上市的企業,進行實質審查,特別是營業性質、財務狀況、資產質量、治理結構、核心競爭力、發展前景等方面,真正讓那些品質優良的企業上市,把那些準備矇混套錢的企業淘汰掉。
證券市場是投資市場,不是彩票市場。而沒有質量保證的創業板,實質上就是一個彩票市場,無論開始的時候多麼瘋狂刺激,但最後基本上都會熄火。現在看來,投資者們對創業板的謹慎,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