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吳敦義昨日一席各部會首長必須出席經建會委員會的命令,恐怕得三思。否則,以後我們會看到討論銅鑼交流道應否增設、行業標準分類如何修訂這麼技術性的議案時,央行總裁彭淮南列席其間,想想,這是多麼奇怪的畫面。

經建會(經設會)在張繼正、俞國華、趙耀東擔任主委的年代,台灣是高度計畫經濟的體制,能提到經建會委員會的計畫多是類似十大建設、科學園區這些關乎國家建設的大案子,因此各部會首長自然得出席會議,以宏觀的角度、集思廣益來研商政策走向。

但如今,隨著市場開放,台灣計畫經濟的成份已愈來愈少,原本由政府那一隻看得見的手分派的資源,逐漸轉由市場那一隻看不見的手來引導,政府的角色已由主導者,轉為協助者。因此提到委員會的案子極大比例是技術性的案子,例如:縣市港口碼頭新建工程、農田水利設施復建、高速公路交流道的規劃、地方博物館的籌建、行業標準分類的修訂,吳揆試想,這樣技術性的案子還得讓央行總裁、金管會主委到場呆坐三、四小時,對國家是有益?還是有害?

吳揆要求首長參加經建會委員會議的初衷是希望提升行政院院會議事效率,這個想法沒有錯,但做大事者應擇大放小,若經建會該次委員會討論的是振興經濟方案、服務業發展方案這種政策高度的會議,自應責成各部會全員出席,至於討論偏向技術面的議案,就由各部會首長自行決定吧!

至於首長不到委員會議,該派什麼層級前往參加?近年來部長、次長都不來,僅派個處長虛應故事,這絕對是官僚體制的陋習,吳揆對此嚴加管考,有其必要。衡酌委員會設置的層級原屬部長層級,應派次長、主秘代理出席,方屬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