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國建國60周年拍攝的電影「建國大業」,將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票房賣座最高的影片。「建國大業」在香港上映時,打敗同期上檔的美國好萊塢電影。幾乎就在「建國大業」在各地戲院紛紛加場次演出的同時,中國國務院提出最新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這項政策被紐約時報解讀為,中國打算要砸重金建立屬於中國觀點的「媒體帝國」,來與長久以來壟斷全球的西方媒體集團相抗衡。
中國在經濟實力已成為全球龍頭之後,現在中國政府要將發言權擴張到文化媒體產業上,而不僅僅是在經濟政治等國際事務上有主導性,中國政府要將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文化扶植包裝再創新製造成一個全世界最大最有影響力的產業,深入全球每個家庭。中國式的思考與觀點有一天將會取代長期以美國想法為軸心的世界。
中國政府鼓勵文化媒體娛樂的企業能夠進行購併重組,建立數個大型的文化媒體娛樂創意的集團,未來這些集團的每年產值都將會超過百億元人民幣,不管是電子媒體集團、出版社集團、報業集團等等,中國希望以大集團的勢力來和西方媒體集團一爭長短。以大型集團作戰方式,將所有「made in china」不只是商品,而是影響層面更深更廣的思想文化,以期能用鋪天蓋地的氣勢和西方媒體娛樂集團搏個高下。
中國文化產業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暴利行業」,今年以來,中國官方對於文化創意產業非常重視,並將文化消費產業視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新火車頭。以中央電視台為例,今年首度進入全球前50強的電視台,去年中央電視台總收入是230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共播出電視劇1萬5,000集,已經是全世界電視劇生產第一大國。
去年中國大陸媒體業總產值是4,220億元,比前年增長1成多,預計今年中國大陸傳媒規模將會達到4,752億元,也會比去年成長1成多。中國大陸傳媒業是全世界發展速度最快,營收金額最高的國家。中央電視台的電視劇或是專題影片都成為全球華人愛買的碟片,從一片片DVD中,全球華人重新吸收中國文化歷史,和現代的中國,以及中國想要塑造的形象。
富裕的中國消費者現在也開始重視文化娛樂,在中國的大型媒體企業獲利都在成長,中國的傳媒業來到前所未有的好時機,電影和其他娛樂電視節目發展迅速,以中國最有名的電影公司─「華誼兄弟」為例,最近就核准在中國創業板上市,預期將集資9,000萬美元。
中新社評論報導,中國國務院野心勃勃地通過宣佈「文化產業振興計畫」,就是要整合既有的媒體業,建立市場導向,成為沒有政府背景的大型娛樂、新聞以及文化企業,形成像美國彭博、時代華納威秀等媒體集團。
北京高層現在似乎已經明瞭,中國需要相稱的媒體機器來因應中國日益提升的國力與地位。國際媒體認為中國對於文化媒體娛樂產業政策的改變,意味著中國希望藉此改善在海外的形象,並以「軟實力」而非軍事力量來贏的國際友誼。
當中國十一國慶時,透過全球轉播,全世界數十億人口都看到中國的軍容壯盛,中國一方面在展示其武力的「硬實力」以外,另外一方面也將大幅提升文化媒體產業的「軟實力」,在「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下,將中國建立成史上無敵的超級帝國。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