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甫公布9月份貨幣信貸數據,除了狹義貨幣供給量(M1)與廣義貨幣供給量(M2)成長率皆創歷史新高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M2成長率高於M1長達17個月的狀況,出現終結,中國經濟強勁復甦訊號更加確立,同時也更推升通貨膨脹風險。

大陸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分析師許文斌觀點指出,中國今年的資本市場增長較快,M1高成長率可能進一步推升漲勢;而從貨幣供給角度來看,M1增速相對較快,對於物價與資產價格皆有推動作用。

據人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M1與M2餘額分別為20.17兆人民幣(下同)與58.54兆元;與去年同期相比,M1增幅為29.51%,而M2增幅則為29.31%。

中國社科院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表示,M2與M1之間的差額主要是居民儲蓄存款與企業定期存款。M1成長率高於M2表示貨幣供給存款活期化程度相對高。

據統計,2007年時,M1成長率有一段時間都高於M2,當時經濟成長增速較快之後,甚至出現過熱現象。

自去年5月M1成長率低於M2成長率,加上後來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M1增速急跌,擴大與M2成長率的差距,乃至於今年1月,M1成長率僅6.68%,創下歷史新低,當時M2成長率大於M1成長率的幅度也創下史上最大的12.1%。

不過,隨著中國引導銀行擴大信貸規模,M2成長率高於M1的比率也逐漸縮小,特別的是,M1於9月底的增幅,已較今年初數據高於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