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一味的成長,其實未必是對的,到最後發現環境變得不OK。我學能源經濟,眼看著原油和煤炭越用越快,事實上,日本的專家曾針對近期頻傳的海嘯做研究,認為與大陸和俄羅斯於東海的深海區挖油田的動作多少有關,暫且不管實際上的對錯,這都反映能源已大幅耗竭。
對於環境,要有「永續」的觀念,例如資源產生的廢棄物,都可以被生態系統吸收化解,就像養魚,魚缸一直要換水實在很累,但放些布袋蓮進去,自然而然成了一個生態區。在節能建築方面,我們現在有很多房子,蓋在不適當的地方。
對於電動車的發展前景,我跟一般人不一樣,大家可能認為要蓬勃發展還要很久,但我認為台灣一般的家庭,都需要第二台車,這是作為接送小孩、賣菜或附近活動之類,距離不會很遠,也比較不會有開到一半沒電的問題。
企業與個人,就像是大框框和小框框,企業的能力越強,框框可以畫得更大,扛更多的社會責任,造福更多的人。至於個人也要盡其所能。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