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京都議定書》彈性減量機制-清潔發展機制(CDM)在非附件一國家、特別是在中國、印度、巴西的蓬勃發展,使我國產業界察覺到全球碳交易市場的商機,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可在自願性市場交易的碳信用額度,相繼由國外驗證機構引入台灣。先後有兩家公司分別取得第一個VCS確證及Gold Standard確證,為我國碳交易自願性市場的發展開啟新頁,也突破我國無法參與CDM計畫困境。
上述所言乃因《京都議定書》衍生的國際公約壓力,由上而下的要求產業界因應氣候變遷必須作出的減碳努力;另一個強有力的面向-消費者,則是由下而上的要求產業界,應對其產品揭露碳足跡,讓消費者可以選擇對氣候友善的綠色產品。
英國政府透過其出資成立的碳信託公司,與英國標準協會共同制定產品碳足跡計算準則PAS 2050,計算產品於原料、製造、配銷、使用及廢棄等階段所排放之溫室氣體對地球的暖化衝擊,再以二氧化碳排放當量標示於產品外包裝,為綠色消費及企業社會責任立下新的標竿。目前至少有10國13種碳標示制度正在迅速發展中。國際標準組織預計於2011年推出產品碳足跡量化及溝通標準ISO 14067。 在產品整個生命週期中,計算出完整且可比較的碳足跡並非易事,必須要具備可靠精確的資料庫及運算方法準則,但目前國內收集的數據並不完整也非完全可靠,個別廠家標示的碳足跡將很難比較。這方面應可由環保署出面整合,各部會已有的資料,經過精細整理、分析、計算製成最適合國內產業所需的資料庫,提供給業界,配合適當軟體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可提升我國產品國際地位。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