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簽ECFA,將衝擊台灣多少勞工?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表示,綜合經濟部與勞委會研究報告,「最糟、最糟就是八萬人受影響」;她強調,所謂受波及不等於就是失業,而是在工作上受到影響。

王如玄進一步表示,勞委會將從兩方面協助產業面對ECFA的衝擊。首先是和經濟部合作成立專案小組,協助產業留在台灣或轉型,而經濟部目前已編列三百五十億預算,協助可能受影響的三千七百餘家企業轉型;至於無法轉型的夕陽產業,則協助勞工再就業。

根據經濟部委託中經院研究ECFA評估報告指出,簽署ECFA雖可能增加失業八萬名弱勢產業勞工,但卻可為受益產業增加卅五萬工作機會,如此算來,將可淨增加廿六點三萬個就業機會。

勞委會因應ECFA衝擊勞工就業,會提出十大措施因應,包括因ECFA失業勞工,失業給付由六個月延長為九個月,中高齡和身障者由九個月延長為一年;無薪假勞工經勞資協議後,勞工可向政府申請薪資補貼,金額為投保薪資差額的五到七成,最長六個月。

經濟部長施顏祥強調,根據經濟部委託中經院研究報告指出,簽署ECFA對各產業有利有弊,正面影響包括化學塑膠橡膠業、機械業、紡織業、鋼鐵業、石油及煤製品業等;負面衝擊則包括電機及電子產品業、其他運輸工具業與木材製品業,但整體來說,還是對台灣總體經濟成長率有利。

此外,若不簽ECFA,我主要外銷大陸的產業,如面板、機械產業、橡膠塑機業、紡織、石化等產業,都有可能外移,屆時可能會有更多勞工面臨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