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隨中國代表團參加法蘭克福書展的上百位中國作家中,已在德國出版《檀香刑》、《生死疲勞》等多部作品譯本的莫言,可說是活動最多、西方媒體追逐最勤的作家。十五日莫言在中國館舉辦朗讀會,坐滿上百位東西方書迷,莫言先用中文朗讀《檀香刑》、《生死疲勞》兩部小說片段,再由德文翻譯朗讀德文版本。緊湊逗趣的情節、戲劇起伏的語調,台下聽眾無不屏息聆聽,跌入書中世界。
莫言表示,《檀香刑》在小說形式上作了大膽的嘗試,採用鳳頭、豬肚、豹尾的中國傳統小說形式,並融合了他故鄉的一種小戲,留給每個人物大量獨白,而每個角色的個性就像中國傳統戲劇的臉譜一樣鮮明。「我很好奇押韻的漢文怎麼翻譯成德語?如果大家能感受到戲劇化的魅力,這個翻譯就是成功的。」
接著莫言拿起《生死疲勞》的中、德文版本,笑稱中文版只薄薄一冊,德文版卻厚如磚塊,現場問德文翻譯家Martina Hasse(郝慕天)是否偷偷幫他加了許多愛情情節。
「事實上,曾有中國評論家批評我不會寫愛情,我很不服氣,心想我一定要在這部小說裡,寫出一個讓人流眼淚的愛情故事!」莫言自信地說:「《生死疲勞》呈現了中國五十年來的社會變化,有政治歷史,有幽默趣味,也沒少掉愛情,適合各種口味的讀者!」
他說,創作《生死疲勞》的經驗非常特殊,他只花了四十三天便完成這部長篇。「但構思時間很長,幾乎花了四十三年!而且寫作期間,我每天只睡三小時的覺,即使睡著也半夢半醒,總是夢見小說裡的豬狗牛羊…」
而且這次他捨棄電腦、重新拿起筆寫作。他笑說,除了自己喜歡握筆的感覺、喜歡聆聽筆尖摩擦紙張的動聽聲音,「另一個好處是可以留下厚厚的手稿,據說大作家一頁手稿可以拍賣一萬英鎊,我只要賣一英鎊的話,這部小說的手稿也可以有一千英鎊了!」他的幽默發言,引起整場哄堂大笑。
《生死疲勞》描寫一個人死了之後先變成驢子,然後變成猴、豬、狗、人,如此不斷輪迴,充滿超現實的荒誕和幽默奇想。莫言興味盎然滔滔說著書中故事,比如當人變成牛時,他的兒子就趕著他去犁田;當他變成豬時,發現自己的太太過去曾跟另一個男人談戀愛,內心充滿痛苦。
莫言表示,雖然書中出現各種動物,但他還是在寫人的社會,而且盡了很大的努力塑造有個性的人物。他認為用荒誕虛幻的手法來表現殘酷、無奈的現實,可以展現更強烈的藝術效果,「小說與現實並不一樣,這就是小說的魅力。」。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