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部落格宣導社福訊息,方便大家善用社福服務。但最近常聽聞多位社工朋友面對接不完的個案,在部落格表達負面情緒,筆者想問: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社福?

筆者認為先問為何需要社福,是保障人的基本生活權益,還是促進人在社會上有更好發展,如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有了服務也得好好分配,標準是看求助者需要還是設定特定族群?該給多少才能滿足需要,又兼顧服務品質?給錢、給物品還是人力服務?都是好問題。

還有誰要提供?因為各種單位運作上各有特色,可能是優勢或劣勢,如政府有大量行政資源,但法律規定彈性不多,無法有效協助各種求助者。所以世界很多地方採取「福利多元化」,由各種單位提供各種求助者多樣服務,也給相關專業人員更多發展。

負責提供的專業人員非常重要。拿台灣的社工人員來說,不像律師、醫師畢業後仍有類似師徒制實習制度,幾乎是實務經驗不足下直接面對大量服務對象,加上平均薪資和職業地位在大學畢業生中偏低,造成社工身心狀態不佳、離職等「消耗」問題嚴重,哪能好好提供服務,改善服務對象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