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B2版)與呂秀蓮一樣,前民進黨主席游錫的祖地祖脈亦有譜可循,當地游氏宗親會的游祥練說,「游氏開基二世有五大支系,到了12世東山公渡海赴台,在宜蘭定居開墾,游錫即為開基祖的第20世孫。」

游錫祖地在詔安縣秀篆鎮埔坪村,祖祠東昇樓。據游祥練表示,該村750戶3100餘人,多數姓游,12世子孫都去了台灣,留下來的很少。以前為了防止敵人侵犯,不敢蓋祖祠。1990年後,台灣游氏子孫陸續到東昇樓尋根訪祖,此後雙方往來密切,眾人開始商量興建祖祠之事。

1992年開始,游錫的母親黃秀菊和弟弟游錫賢夫婦先後返回秀篆鎮老家兩次和五次。游祥練特別指出:「他們一家對祖厝都很好,上次錫賢來,我們開了座談會,他的母親年紀雖然大了,但還是爬到山上去拜祖墳。」

新建祖祠 游錫曾捐錢

為建祖祠,台灣游氏宗親共捐約60萬元人民幣,其中游錫捐2萬元新台幣,另捐5000元新台幣當作祖廟管理基金。游原定1997年宜蘭縣長卸職後回鄉謁祖,後因「忙著新的工作」,未能如願。

不過,東昇樓落成時,游錫的母親和游錫賢於1992年代表游錫致贈「祖德流芳」匾額,落款「台灣宜蘭縣長,第廿代裔孫游錫敬獻」。後來,又為重建游氏大宗祠「西洋祖祠」,游錫再捐台幣1萬元,並書對聯:「東聳雲霄宮牆原綺麗,升騰海嶠家道更豐融」,以鑲金刻於祖祠內的左右兩側柱子上,落款同上。

不僅如此,游母每回返鄉謁祖及聯絡宗親時,均會帶回祖家特產「秀篆餅」給游錫嘗嘗。

據秀篆的鄉親轉述,游錫是一個很有孝心的人,在他小的時候,游家有不少農地,繼父夏福禧會帶著他下田耕種,兩人互動很不錯。夏福禧後來領養一個女兒,名為夏麗雪,游因此多了一個妹妹。由於夏福禧非常照顧游家,游錫並不避諱與外人談起繼父。游剛當選省議員時,繼父去世,當時游選在老家附近的冬山國小禮堂,舉辦盛大的告別式,以感謝夏福禧的養育之恩。

鄉親口中 游是孝子

從游錫的祖祠東昇樓往南行車約一小時左右,即達陳水扁祖祠──詔安縣太平鎮白葉村的「星斗樓」,而往北一個半小時的山路車程,就可到江丙坤的祖籍地──平和縣大溪鎮江寨村,三地位置呈弧形連線。

星斗樓呈半圓形畚箕狀,此土樓建於400年前,現今樓內依然有人住。它的外觀少了呂秀蓮、游錫祖厝的氣派、神奇和雄偉。居於星斗樓的陳氏宗親的族長陳水滾表示,「按輩份,陳水扁要叫我叔公,他是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的後裔,200多年前,陳氏家族中有個叫陳烏的人離開星斗村到了台灣,陳水扁就是陳烏的第九代孫。」

陳水滾說,關於星斗樓的族譜還有一段故事。

陳氏族譜 文革險些全毀

「白葉村有六房,每房有一本族譜,其他五房的族譜在『文革』時就被燒毀了,只有一本保留下來,當時有一族人,平日沉默寡言,不被注意。他用破衣服包裹族譜,偷偷藏於破牆洞裡,當時紅衛兵根本沒有意識到他會這麼做,此族譜就這樣保存了下來,所以說我們祖上有靈,要不然族譜被毀,我們家族的事就不知從何說起了。如果沒有這本族譜的記載,陳水扁與星斗樓陳氏族人之間的血緣聯繫,也無任何文獻上的證據。」

2000年台灣大選時,陳水扁曾對客家宗親會及詔安同鄉會宣稱:「我是客家人,是詔安人。」之後,他便委派堂弟陳天福祕訪詔安。

神祕客代扁 兩度返鄉祭祖

阿扁當選總統的次年10月29日,台灣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王曉波在中南海拜會江澤民,當江澤民聽說陳水扁的祖籍地在福建詔安時,即交代身旁的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前主任王兆國說,「這件事要好好研究一下。」並對陳喊話,「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陳水扁先生可隨時回漳州認祖宗。」對此,陳水扁很快就作出回應,他在一次網絡聊天時,表明有意返鄉詔安尋根。

2002年4月24日,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對此表示,「要待時機成熟,並要樂觀其成。」同年7月3日,時任福建省長習近平在福州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訪問時,被問及「福建是否願意讓陳水扁回來祖地尋根?」習答:「我們可以配合。」但他又語帶雙關地強調,「只要是到這邊來尋根問祖,承認血濃於水,我們都是歡迎的。」

然而,陳水扁也終究沒能親往故里。陳水滾說,「陳天福之後,又有兩人兩次返鄉拜祖,他們都稱自己是教書的,話不多,很神祕,但直覺告訴我,他們是替陳水扁來燒香的。」(文轉B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