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解讀胡潤百富榜日前公布,儘管百富榜透露出中國經濟復甦的跡象,然而《南方都市報》社論點出百富榜下,中國社會貧富差距日俱加大的問題。這些名列胡潤百富榜上的富豪中,部分受益於政府政策,有人透過資源壟斷受益。儘管名單亮麗,但其中的問題仍不可忽略。

胡潤百富榜最近公布,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以350億元(人民幣,下同)財富成為新首富。

有觀點指出,可以從百富榜中窺見中國經濟的復甦態勢,但從榜單中得出經濟前景看好的觀點,恐怕是不嚴謹的。謹慎是必要的。因為富豪的成長可能有很多因素,行業發展固然是其中之一,但實際情況非常特殊,富豪有可能是通過關係資源獲得發展,並不是因為行業振興。而胡潤百富榜並未揭示的是,在前1000名富豪中,約有15%是各級代表或政協委員,他們當中,如有富豪通過尋租的手段獲得原本政府壟斷的資源,從中分一杯羹。這與依靠人力資本提升、技術革新和拓展市場獲得的份額全然不同。前者是在總量既定的情況下進行分配,而後者是將餅做大之後進行分享。而長期的經濟增長,依靠的是後者。

房地產、製造業和金融業分占三方,與中國在危機之後實行的經濟刺激計畫有莫大的關聯。大規模的信貸以及企業活期存款的迅速增長,為這三個行業提供大量可用的短期資金。這可以從資本市場的幾個拐點變化均在企業活期存款數據上有所體現中得到印證。而政府傾向性的支持政策,也使得製造業獲得了不少補貼。也就是說,儘管這些富豪有從市場中打拼獲得的收益,但也從危機之後的經濟刺激政策中獲益,享受到制度紅利。而這同樣無法給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更不能從中得出經濟的結構性調整已完成的結論。

總之,從「百富榜」來看經濟走勢是不太可取的,而且容易陷入盲目的樂觀,結果可能帶來更大的悲劇。因為「百富榜」統計的是富豪,自然容易強調從中國市場上獲得成功的人,但也可能會忽視更廣大的底層。

實際上,有一個信息倒是可以從「百富榜」中看出來,那就是貧富差距正在不斷拉大。

無疑,這樣的富豪榜也表明中國貧富差距的問題應該得到正視。造成收入分配極大扭曲的根源是政府壟斷「再分配權」。實際上,減貧的道路並不複雜,中國之前的歷史經驗也表明經濟增長對減貧有正面的作用,但前提是政府退出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可以發揮其作用的領域,這樣在提高效率將餅做大的同時,也能縮減貧富差距,落實更加公平的分配。這不僅需要政治智慧,更需要政治勇氣。

(摘錄自《南方都市報》2009-10-15。原題為:「胡潤百富榜,看到一個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