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本周在德國揭幕。此屆書展,以中國為主題館,但卻充滿爭議性。先是開幕前一個月,書展主辦單位,迫於中國要求,取消兩位中國大陸異議作家出席展前研討會,但在昨日開幕式時,德國書商與出版協會主席,又公開為書展單位的這項「錯誤行為」道歉,並呼籲中國開放言論自由。

無獨有偶,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致詞時,也當著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之面,在致辭時說:「書籍的力量,會威脅獨裁和強化民主。」這些都顯示德國在展前,或許為了書展順利進行,不得不同意中國的壓制異議作家作為,但開展後,也不得不勸導中國以後應尊重言論自由一番。

所以,本屆法蘭克福書展以中國為主題國,連帶也充滿中國情結,台灣館亦受波及,今年在爭取、交涉後,才折衷以「台灣出版人館」獨立設館。

中國崛起,在世界活動中,固然有呼風喚雨的強勢,但也應了解,國家興盛是與言論自由和民主發展齊步而行。英國史學家吉朋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一書中提到:最文明和最強勢的國家,各種天才都會在同一時代出現,國家愈能有知識興旺的時代,也才是軍事武力最有成就的時代。

中國不要怕各種異議和民主,因為唯有百花齊放的各種言論思想,才會更催促、精進國家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