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的2003年重慶只有一座高爾夫球場,現在,重慶18洞球場已達6家,數量在西南僅次於雲南,高居西部城市之首。「十一黃金周」很多外地客人飛到重慶打高爾夫,全市日均流量達到1500人次,主要是來自新加坡、韓國、香港和北京、廣東、成都、貴陽等境內外高爾夫迷。

多次明文禁建高球場

大陸國務院早在2004年專門發布通知明確要求暫停新高爾夫球場建設,並清理在建球場項目,並要求各省級人民政府上報清理檢查和處理的結果。國土資源部、發改委聯合發布的《禁止用地項目目錄》也明令禁止高爾夫球場項目。

隨著土地資源的稀缺性越來越明顯,高爾夫球場的土地面積卻反向出現快速膨脹。對於類似的案件,國土資源部及地方國土部門屢屢表示要「整改到位」。不過,各地高爾夫項目仍在國家政策的高壓嚴管下,經過包裝依然悄然興建,實在發人深省。

勿庸諱言,土地價格上漲的利益誘惑,發酵了一些官員的「財富意識」和「權力尋租」,共同的「利益取向」使開發商與腐敗官員結合,一方利用權力架空法律和政策,一方通過行賄換取土地使用權。重慶高爾夫異軍突起不是個案,違法用地也只是冰山一角。

18億畝耕地保糧食安全

溫家寶總理曾經指出:「在土地問題上,我們絕不能犯不可改正的歷史性錯誤,遺禍子孫後代。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這條『紅線』,以確保糧食安全。」但是,對於土地主管部門來說,難題不少。正如國土部執法監察局副局長張璞所言,「土地執法面臨嚴峻挑戰,地方違規、違法用地可能反彈,衝擊18億畝耕地紅線的壓力很大。」

在筆者看來,一些地方違反建設用地的法律和政策規定,與職能部門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出要禁止的風聲有很大的關係,監管部門不厭其煩的「諄諄教誨」只會讓違規者看不到法律,這絕非危言聳聽。

此外,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抑制一些地方政府盲目發展經濟的衝動,不能從土地管理和審批制度上堵塞土地「未批先用」的漏洞,不能切實貫徹土地保護領導責任制和問責制,姑息遷就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違法佔用耕地的事件還會不斷發生,高爾夫項目在其他地方也會異軍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