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塔里班一天之內就進行了五次襲擊,這種瘋狂式攻擊意味著什麼?

如果僅是製造混亂,那在人多的地方引爆炸彈就好了,但這幾次都不同,它攻擊警察訓練學校、精英特警訓練中心、科哈特警察局,顯然這意味挑戰。是報復,是示威。

巴國塔里班領導人馬蘇德被美軍無人駕駛飛機擊斃後,巴塔里班曾經沉寂了一陣子,那是因為內部在爭領導權。幾個頭子相爭不下,但最後還是馬蘇德生前器重的哈基姆勒當了新領袖。

這新領袖無論對內或對外都要立威。對內而言,要讓以前的競爭者看到他堅持馬蘇德的路線,甚且過之,所以襲擊活動變本加厲。對外而言,要為馬蘇德報仇,所謂血債血還,這也是爭取成員向心力的一種方式,同時也向巴基斯坦政府宣示勢不兩立的立場,巴國當局如果聽從美國的指揮進剿塔里班,則進剿愈積極,襲擊也愈激烈。

須知巴國塔里班如今似已不僅是製造爆炸案,而是有走向游擊戰的傾向,果然,那就與阿富汗塔里班的情況相同了。巴基斯坦內政部長馬利克就說:「敵人對我們展開游擊戰」。這話是有根據的,十日至十一日,在毗鄰首都伊斯蘭城的拉瓦品第市就有十名反政府武裝人員(當然是巴塔里班)襲擊陸軍指揮所,造成廿三人喪生。

美國國會通過援助巴基斯坦七十三億美元,但卻指定是給文人政府的,不是給軍方,而且使用有條件限制,致使軍方十分不滿。正需要軍方對付塔里班的挑戰時,美國卻輕忽巴國軍方的情緒,這倒是很奇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