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正式兼任國民黨主席前夕,昨日國安高層藉由台美核心智庫的一場研討會釋放重要訊息:當兩岸完成MOU和ECFA簽署;取得國內共識;以及獲得美、日、歐盟等國際支持,這三項「環境因素」成熟,兩岸可以就和平協議和互信建立機制展開政治對話。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與美國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昨天合辦「馬歐執政下的台美中三邊關係」研討會,雖是學術會議,由於主辦單位為台美的核心智庫,被認為頗具代表性。

亞太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釋出風向球,表示兩岸要進入政治對話,應該要具體齊備三項要素:首先是兩岸順利簽署MOU和ECFA;其次為國內對兩岸進行政治對話已有共識;第三是取得美、日等重要國家的支持。趙春山說,只要這三項要素成熟或完備,兩岸就可以展開政治對話,包括談論互信建立機制(CBMs),及兩岸和平協議。

據了解,以這三項因素的完備做為兩岸展開政治對話前提,已由國安高層拍板確定,特別藉由這場台美之間重要的二軌對話場合釋放訊息,以了解各方反應。

趙春山會後解釋,兩岸MOU和ECFA已經逐步推動,重要的是取得國內共識,包括提出說帖、擬定類似的架構文件、向國會做簡報、聽取朝野政黨意見,都是尋求國內共識的途徑。此外,CSIS太平洋論壇總裁柯羅夫(Ralph Cossa)則表示,美國總統歐巴馬面臨不少複雜的內政及外交難題,看到大陸和台灣能夠對話解決問題,將感覺安心;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藍普頓(Mike Lampton)則表示,美國大多數的民眾都希望兩岸和解持續下去,也樂於見到兩岸有和平協議。

對於美國對台軍售,柯羅夫認為,對台軍售處理不好反而可能影響兩岸關係,美國應優先處理已經有共識、未執行的軍售案;藍普頓表示,美國政府會看什麼是安定的、什麼是不安定的,來做軍售決定,若兩岸能有效對話,台灣對軍售的需求就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