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湛藍中,鷹群如撒了滿天的芝麻般,時而俯衝時而群聚,形成鷹柱、鷹河、鷹海等壯麗景觀,是每年十月在滿州鄉里德,都能見到的灰面鵟鷹生態奇景。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十七日推出「琅嶠鷹季─滿州賞鷹博覽會」活動,要帶民眾一起賞鷹。

俗稱「國慶鳥」的灰面鵟鷹,每年十月都會過境恆春半島,在滿州里德山區、港口一帶夜棲,滿州人稱之為「山後鳥」。灰面鵟鷹在夜棲前,會反覆在空中盤旋降落,數量多時滿天鷹隻極其壯麗,首次親眼目睹的人,都會為此景象震撼感動不已。

根據墾管處統計,近年來灰面鵟鷹過境數量年年高升,繼去年創下四萬三五一六隻年度最大過境記錄後,今年十月十一日,也創下單日二萬八百六十八隻的過境記錄,讓人振奮。

墾管處長林青表示,墾管處統計灰面鵟鷹、赤腹鷹過境記錄已廿餘年,而灰面鵟鷹過境數量由十年前一年一萬隻左右,增加到最近兩年的三萬至四萬多隻,成長了三倍多,顯見保育工作有成。

早期滿州居民把灰面鵟鷹視為天賜珍饈,每年十月打鷹吃鷹,就像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自然。近年墾管處力行保育在地化,繼前年培訓滿州居民成為社區巡守員後,今年更進一步培訓居民成為生態解說員,帶賞鷹民眾解說導覽。

為了讓保育觀念向下扎根,墾管處今年也結合全國國中小學校外教學,辦理候鳥遷徙深度生態旅遊,反應十分熱烈,三天內就有十六校共一千二百名師生報名。

每年都會舉辦的「琅嶠鷹季─滿州賞鷹博覽會」,已成為恆春半島最具代表的季節性活動之一。今日下午三時在滿州鄉里德橋熱鬧舉辦,活動內容包括戶外賞灰面鵟鷹、民間團體表演、生態闖關活動、兒童繪畫比賽頒獎等,墾管處歡迎民眾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