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的步步進逼,加上金融海嘯衝擊,遭到兩面夾擊的傳統媒體報紙,如何繼續生存下去。昨日在重慶舉行的「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四十二屆年會」中,來自大陸與美國、亞洲的中文報紙業者、學者,紛紛提出救亡圖存之道。

昨日專題演講中,目前每日發行份數達到一八五萬份,稱得上是大陸報業一哥的廣州日報社社長戴玉慶就指出,去年底發生的金融危機,對廣州日報而言,確實是個非常好的自省機會。

他表示,今年一到六月份,廣日出現以往少見的業績衰退現象,然而利用開源節流措施,今年八、九、十月已出現迅速好轉。戴玉慶認為,這場金融危機讓廣州日報更深刻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金融危機初期根本無法開源,為了節流,廣日推出報紙紙張縮小措施,每年可以節省三千萬元人民幣;另外讓地方版各自獨立,不僅節約了紙張印刷,同時地方版的業績還在金融危機中逆勢上升。

不過戴玉慶認為,美國主流報紙媒體所採取的縮減編輯部資源員工數量、減少發行份量的方法,他認為既會影響報紙品質、降低競爭力,而且社會影響力會下降,對傳統媒體生存造成更嚴峻的後遺症。

對於新的報紙經營新方向,戴玉慶認為,以廣東與廣州市場來說,地鐵報與社區報的小眾報紙,在金融危機中反而表現凸出,後市值得努力。

新華社副社長周錫生則指出,大陸傳統媒體與世界潮流一樣,報紙的營收都在持續衰退當中,但他認為傳統媒體仍有優勢,包括人才、公信力、新聞深度與廣度等各方面,都具備了競爭力。

昨天在開幕式之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親自會見這次的媒體代表;至於今年的世界中文報紙年會主題,就是「中文報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所有活動將在今天中午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