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多家海外零售商為了大舉擴張,近年對商業地產也開始激烈爭奪。英國知名零售商特易購(Tesco)旗下的大型購物中心於9月中在青島開幕,這個占地廣大的購物中心,其土地是特易購花大筆銀子買來的;土地「自買自營」是大陸海外零售商新的營運模式。
從拿地至招商營運,在各路資本競相角逐商業地產市場時,大陸部分海外零售商不約而同地變身為「地產開發者」,參與競爭。
轉型購物中心成主流
進入大陸多年後,英國知名零售商特易購(TESCO),其發展策略的調整雖然顯得低調,但卻有效。9月17日隨著旗下大型購物中心「青島樂都匯廣場」的開幕,特易購以商業地產開發商的新身分完成了「漂亮轉身」。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今年初特易購在大陸的發展步調突然加速。其中國區首席運營官戴博特(Robert Desborough)對外表示,購地自建門市店的方式未來將成為特易購在大陸拓展業務的重要策略之一。
據悉,特易購對於此次發展策略的調整特別重視。該集團內部成立了一個專事市場調整的團隊,對於大陸各個城市、不同地段的商圈氛圍和人口數量進行調查統計,最終將資訊匯總上報。
開發之名行囤地之實
「特易購在中國的轉型算是醞釀蠻長時間了。」一位商業地產專案的投資人士說,從商業布局來看,購物中心結合了購物、休閒、娛樂、飲食等各種服務,包括大賣場、專賣店、餐飲在內的零售業態較為齊全,就運作水準來說,明顯高於簡單的賣場概念。
對特易購來說,其對商業地產的未來發展前景有充分的信心。特易購中國地產公司CEO馬保羅透露,啟動購地自建計畫,是公司在大陸商業拓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這種策略的調整,可以使得購物中心不受高額房租的影響,能更好開拓自己的經營及文化理念。
仲量聯行華中區商鋪部總經理鄧汝舜說,特易購、宜家等零售商在大陸「轉型」的模式,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分散市場風險。隨著在大陸市場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的提升,這些零售商開始更傾向於自己獨立進行拿地及經營。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當前大陸商業地產開始日益顯露的一大弊端,就是許多投資商或開發商借著專案開發之名,行囤地之實。
「成功的商業地產模式,是開發商與營運商合作,以部分招商部分持有的方式進行資本運作,這需要『養』,在商業地產開發中必須杜絕投機心態。」上海社會科學院商業研究中心主任朱連慶說。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