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競爭力論壇昨日上午舉辦「台灣大十問題系列」第四場研討會,以「台灣文創產業如何走出去」為主題,探討台灣如何培植文創產業的「領頭羊」帶領台灣邁進國際,以及兩岸文創業如何交流等議題。
與會來賓包括文建會第一處處長方芷絮、立法委員邱毅、《旺報》社長黃清龍,台大國企系副教授盧信昌、台灣競爭力論壇創意舞蹈團團長郭淑貞等人,並由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祕書長兼執行長謝明輝主持。
應設第三部門 大陸設點
研討會上,與會來賓針對台灣文創產業的發展方向、未來的市場性、以及如何利用文化創意產業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一致認為台灣豐富而多元的美食文化,已在大陸漸漸打出一片天,值得成為大力推動的文化創意產業;立法委員邱毅、《旺報》社長黃清龍不約而同地表示,台灣的流行娛樂文化是最具潛力、最容易打開大陸市場的的強項。
黃清龍更倡議,我們應該仿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在大陸設立分部的模式,由政府與民間合作建立第三部門,長期駐守大陸據點,全力推動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在大陸無限的消費市場紮根,擴大產值。
美食娛樂文化 帶動觀光
文建會方芷絮處長與謝明輝說,韓國在1990年代後期傾全國之力推動文化產業相關法案與發展,打造亞洲娛樂市場的韓流;以韓劇《大長今》為例,雖然是一齣電視連續劇,但在各個地區播出,無形中也將劇中提及的韓國料理、食療等文化創意行銷出去,創造超過700億台幣的產值。
方芷絮表示,就兩岸文化創意產業來看,大陸有資金、土地、市場和政策的硬實力,台灣的優勢則在於創意、人才、文化底蘊和自由心靈的軟實力;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呈現互補的結構狀態。因此,文建會未來對台灣文創產業發展的規畫,以立足台灣,胸懷大陸為基礎,開拓華文市場進軍國際文創產業市場為願景,促使大陸對台灣開放市場為目標。
流行影劇 文創價值驚人
事實上,台灣有許多類似《大長今》的文化創意作品。邱毅認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前景很好,電影《海角七號》帶動屏東的觀光,偶像劇《痞子英雄》介紹了高雄港都之美,都是以娛樂文化產業帶動觀光產業的例子,但政府對這方面的投入不夠,細緻度不夠。例如兩岸三地合拍的電影《雲水謠》,2006年在大陸紅透半邊天,所以福建漳州將電影取景的雲水謠古道列為發展觀光重點;但是雲水謠的故事發生在台灣,若台灣也能有一條「雲水謠古道」,就能吸引觀光客,成為重要的財源。
而周杰倫拍攝的《不能說的祕密》推出後,大陸遊客來台灣,都想前往拍攝該片的台北淡江中學,一睹周杰倫穿高中生制服與桂綸鎂談情說愛的地方。楊宗緯為電影《沉睡的青春》演唱主題曲《多餘》,MV推出後,不少大陸粉絲到台灣時,都很想去尋找電影中的鐵道(花東線)與鐘錶店,這就是文化傳播的力量。因此,邱毅認為,台灣在文化上有很多優勢,如果政府能在上、下連貫起來,所創造的價值將非常驚人,而且無限的寬廣。
政府除了統合資源,培養文化創意產業與從業人員之外,也要提升國際競爭力,積極走出去,因此,黃清龍建議,應該由官方與民間共同成立一個第三部門,以基金會的型態,選定具有國際觀又了解文化創意產業內涵的重量級人士擔任執行者,前往大陸設置永久行銷據點,全力推銷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
黃清龍以江蕙、張學友為例,說明其重要性。他表示,江蕙1992年推出《酒後的心聲》專輯,在台灣賣出100萬張;1993年張學友出版的《吻別》也在台灣賣了100萬張,但唱片公司在統計銷售總量時,江蕙只有台灣的100萬張,張學友卻在包括大陸在內的華人地區,總共賣出500萬張,這就是文化創意產業有沒有走進大陸、前進國際最實際的差異。
師法韓振興院 鎖定大陸
韓國政府就是看到了這個面向,所以自2001年文化振興院成立後,即鎖定大陸作為行銷韓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重點。黃清龍表示,韓國不僅選定娛樂文化與美食為兩大行銷重點,還在上海、北京陸續設立文化振興院海外分院,深入推動韓國文化;最近廣州分院也將成立,不難看出韓國積極壯大文創產業的用心,以及韓國對大陸消費市場所寄予的厚望。
至於台灣,除了流行文化之外,美食與科技也是台灣可以發展的重點文創產業。黃清龍表示,雖然近年兩岸各方面交流頻繁,但基於政治上考量,即便是主管兩岸事務的海基會,都還無法在大陸設點,兩岸官方或民間進行交流活動時,也有不少阻力與阻礙。
因此,他建議應該成立一個中立的第三部門,方便處理到大陸行銷文創產業的相關事務;像最近由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組成的「縱貫線」在大陸各地開唱,引起一股風潮,如果有中立的第三部門在當地適時提供協助,有系統操作,就能擴大市場、增加更多產值,這是台灣未來可以審慎思考的規畫。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