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宋江還是魯智深,他們的「好漢形象」深植每個中國人的心,每個水滸英雄帶我們走過無數歲月。在這裡,你可以按圖索驥拜訪「水滸之鄉」。

「這赤髮鬼劉唐,挺著樸刀,趕了五六里路,卻早望見雷橫引著土兵,慢慢地行將去。劉唐趕上來,大喝一聲:『兀那都頭不要走!』雷橫吃了一驚……。」

林沖、武松 好漢齊聚梁山泊

當別的小朋友聽著安徒生童話入睡的時候,父親讀給我聽的床邊故事是《赤髮鬼醉臥靈官殿》-《水滸傳》第十四回。

這一部深受中國人喜愛的小說,是明朝初年施耐庵根據北宋民間傳說「宋江起義」故事,加上南宋以來流傳的《青面獸》(楊志),《花和尚》(魯智深),《武行者》(武松)等說書話本,以及元朝初年描述晁◆、◆用、……等三十六人的話本《大宋宣和遺事》,鋪陳擴充,寫成一百二十回的長篇章回小說。

施耐庵擅長把小說人物置身於真實的歷史環境中,緊扣人物的身分、經歷和遭遇,生動刻畫出每一個人的性格。問世不久,《水滸傳》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吳承恩的《西遊記》、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並稱「四大奇書」。根據宋史記載,水滸傳裡面描寫的「宋江」確有其人,也的確是北宋宣和年間在山東、河南、河北交界一帶嘯聚山林的綠林好漢。梁山泊也確有其地,就在今天山東省濟寧市的梁山縣,至於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等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是不是真的在梁山泊聚義?小說之言,就不必太過認真。

景陽崗、水滸宴 歷史場景經典重現

不過這幾年來,山東省積極發展主題觀光旅遊,魯西南梁山泊為背景的《水滸傳》,成為熱門觀光景點。山東西南從濟寧、梁山、陽榖,到聊城一線就打算吃「水滸飯」,紛紛整建起水滸故事中的相關場景,由於施耐庵晚年曾經在山東一帶遊歷,所以他對當地的描寫不僅生動而且相當準確。因此梁山縣重新建起了水滸寨,陽榖縣整理了景陽崗,縣城裡修建了獅子樓,武大郎炊餅成為旅遊名產,餐廳推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水滸宴;甚至梁山縣還一度有重新引水成湖,再造梁山八百里水泊的計畫。

巡遊水滸之鄉,總會讓你回想起小說中似曾相識的情節,梁山好漢的聚義廳,三碗不過崗的鄉野小酒店,繁榮的運河小鎮,……書中英雄好漢的事蹟歷歷在目。另有一種按圖索驥的旅遊樂趣。雖然這幾個地點,至今都不算是熱門景區,但是當地政府的規劃建設比起十多年前已經有相當大的進步,建築物的修建,人物的服裝……等等,雖然還不能盡如人意,但是已經沒有以前那種牛頭不對馬嘴,前人廳堂掛後人字畫的毛病。基本上都經過考究,不至太過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