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榖、梁山品嚐水滸宴、金瓶梅宴,還有穿著古裝的服務員一旁隨侍,塑造出水滸的豪放與金瓶梅的精緻。

菜煎餅,是流行於魯南、蘇北、淮北、豫北一帶有名的平民小吃。雖然都叫做菜煎餅,但是各地作法,口味還是有些不同。

菜煎餅 份量十足的平民小吃

魯南的菜煎餅首先要準備煎餅,然後將小鏊子上塗油,等油溫上來以後鋪上第一張煎餅,然後放上喜歡的菜,例如胡蘿蔔絲、韭菜、粉條、白菜、薺菜……,然後灑一點鹽等調料,充分拌勻(如果能加個雞蛋,味道會更出色,豪華一點的可以再加個火腿腸)。再把第二張煎餅蓋在菜上,然後小火反正面煎熟。等煎餅略為焦黃的時候,刷上一點甜麵醬,卷起來就可以吃了。

這種平民小吃非常受魯西南民眾歡迎,既便宜又好吃,而且營養健康。可別以為這菜煎餅是春捲大小,捲起來的菜煎餅有一個成人的小手臂粗!普通人一個菜煎餅足夠一餐。

魚腦豆腐 小旋風款待宋江的美食

旅遊,好像總離不開吃。遊覽完景點,接下來就是吃!梁山、陽榖一帶就以水滸傳作文章,開發了「水滸宴」;此外陽榖還開發了金瓶梅宴。水滸宴吃的是英雄豪氣,美食自然帶著豪爽與痛快,水泊梁山的好漢們講究的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水滸宴也就稟承了這個傳統,採用的完全是厚實質樸的粗陶餐具,吃的是那草莽英雄的坦蕩豪氣。其實水滸傳裡對飲食的描繪形容並不多,水滸宴憑藉的是大廚師的巧思,吃的是情節典故,精髓正在於「借菜品之名,說風雲典故」。

水滸宴的許多菜名都來自於水滸傳的故事,例如「時遷偷雞」這道菜就取自鼓上蚤時遷偷了祝家莊的雞,被祝家莊丁捉住,引來了宋江攻打祝家莊的一段故事。魚腦豆腐則是小旋風柴進款待宋江的一道名菜,「七星聚義」則是代表晁蓋、吳用等人勸說阮氏三兄弟,七人結義金蘭的故事。

金瓶梅宴 不輸滿漢全席的佳餚

真要比較起來,金瓶梅宴比水滸宴更精采。因為金瓶梅本身就有許多關於飲食、生活的描寫,也有大廚特別針對金瓶梅的飲食加以研究。《金瓶梅》一書寫到吃喝的地方相當細膩,常常把一份份菜單全部列出來,例如有一段文字描寫西門慶與應伯爵一起吃飯,書上是這麼寫的:「先放了四碟蘋果,然後又放了四碟案鮮:紅鄧鄧的泰州鴨蛋,曲彎彎王瓜拌遼東金蝦,香噴噴油炸的燒骨,禿肥肥乾蒸的劈曬雞。第二道,又是四碗嗄飯:一甌兒濾蒸的燒鴨,一甌兒水晶膀蹄,一甌兒白炸豬肉,一甌兒炮炒的腰子。落後才是裏外青花白地磁片,盛著一盤紅馥馥柳蒸的糟鰣魚,馨香美味,入口而化,骨刺皆香。西門慶將小金菊花杯斟荷花酒,陪應伯爵吃。」

這就給大廚師非常具體的著力點,從傳統飲食中尋找這些明朝菜餚的蛛絲馬跡加以改良,推出了「花釀大蟹」、「捶溜鳳尾蝦」、「肉沫筆管魚」、「白燒筍雞」、「鵝肝焗水蛋」……等,在金瓶梅中出現的各種筵席菜式,並且在環境與餐具上講求精緻華貴,模擬金瓶梅中的富貴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