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藝報》資深編輯、著名文藝評論家熊元義到華中師範大學漢口分校講學,和學生探討流行文化相關話題。熊元義提到「白毛女應該嫁給黃世仁」的觀點時,「90後」女生小謝站起來說:「如果黃世仁生活在現代,家庭環境優越,可能是個外表瀟灑、很風雅的人。為什麼不能嫁給他呢?」此番言論,在網上旋即遭到巨大質疑。
無權指責他人婚姻觀
一石激起千層浪。「90後」女生小謝的「白毛女應嫁黃世仁」的言論一出,便招徠了無數人的質疑,其中包括大學教授、文化名流,還有草根網民。他們質疑道:人,怎麼可以如此恬不知恥、不顧尊嚴,竟然向壓搾自己的仇人乞求婚姻?
可是,我們在批評小謝的同時,卻忘了一個基本的事實:誰也沒有權力站在道德高點去俯視社會的真實,也無權指責別人的婚姻觀。更何況,黃世仁和白毛女的故事只是源於一篇虛構的小說。
必須承認,作為文革時期8大樣板戲之一,歌劇《白毛女》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階級對立、革命史觀、唯成分論。也就是說,在那個時代,「白毛女不能嫁給黃世仁」是天經地義的,因為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從來都是誓不兩立的。筆者相信,如果小謝出生或生長在那個環境中,她也不會說出「政治錯誤」如此嚴重的話。
左傾文學的反思叛逆
白毛女的故事只是一種民間傳說,其虛構和演繹的成分更為主要。事實上,中國近代社會中,如此這般無人性的剝削狀況是十分少見的。更多的情況應該像電視劇《闖關東》裡所表現那樣的,雖然有剝削但亦有人性。
而且,現行的《婚姻法》中,早已經刪除了「階級成分婚姻論」。這個時代,應該摒棄那些所謂的婚姻道德規範了,只要符合法律、雙方願意,就可組建家庭;如果婚姻生活不能如想像中那樣幸福,雙方也可以自由離婚。可以說,正是基於對以往左傾文學的反思與叛逆,以及大陸法律制度的不斷進步,小謝才敢大膽提出此一論調。所以,即便「白毛女新嫁論」不值得鼓勵,也不應遭到批判。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