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作品「臉」的宣傳及公關操作方式,很值得台灣經營錄像藝術的畫廊借鏡,用電影宣傳的方式在進行藝術品的包裝,它被定位為「藝術品」而非單純的「電影作品」,蔡明亮以「電影導演」及「藝術家」的雙重身份出現,他的作品在國家音樂廳舉行首映,然而最終將進入藝術殿堂-羅浮宮。

它透過預售票的方式售票,並且進行周邊商品如電影書的開發,其實這都是一種額外收入的來源;另外,公關公司精準地抓到用藝術公關的概念來曝光,邀請到羅浮宮的館長站台,並且與台灣的藝術界做對話,或許一般畫廊無法承受這麼龐大的公關及宣傳費用,然後這樣的操作方式的確為畫廊界帶來新的省思。

在銷售方面,蔡明亮也推出國片的創舉,以錄像藝術版次的概念來拷貝,將沖印8支精裝全片拷貝,其中1版,交由法國羅浮宮典藏,其餘7版,蔡明亮希望收藏家或企業認購,所得將用來招待學生欣賞「臉」片。

其實這個背後意涵在顯示電影作品開始用藝術作品版次概念來進行個別銷售,這種概念相信對電影市場帶來新嘗試,也會為藝術電影找到一個新出口。

今年是法國電影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第50周年,而在此刻,台灣的電影藝術家蔡明亮的作品,進入了法國羅浮宮的世界藝術殿堂,似乎又在呼應這個重要日子的到來。

從「臉」作品被羅浮宮典藏這件盛事來看,藝術界及電影界其實都是相當受到鼓舞及振奮人心的,因為它是一個新的里程碑,電影錄像作品終獲世界級的博物館認可,藝術的媒材是會隨著科技的不斷演進而有所創新,藝術家的選擇性也會相對的變多。

相信羅浮宮電影作品典藏,會鼓勵更多的電影錄像藝術家持續創作,收藏家會對購買這樣的作品有新的思維,因為博物館都已經打開了收藏的這扇大門,而這個觸媒預計會催化典藏的新動力,對整個電影錄像藝術市場應該具有相當正面的重大影響。【全文完】(本文作者為大趨勢畫廊經理莊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