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許多波折,馬英九總統終於正式接任國民黨主席,落實他所謂的「完全執政」,但緊接著,外界將開始用放大鏡檢視他要如何「完全負責」,民眾也會透過陸續登場的大小選戰,替馬英九打分數。
我國政治史上不乏總統接任政黨主席的例子,但從陳水扁總統的例子,不難發現,總統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就像是一刀兩刃,有利有弊。好處是總統更容易令出必行,實現執政藍圖,但也容易淪於權力傲慢。
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後,手中資源比陳水扁更多,他兼任執政黨主席,國民黨又掌握立院多數席次,再加上兩岸關係漸趨和緩、交流日益密切,馬英九的戰略位置,前任總統難以企及。因此,民眾對他的期待自然更深,檢驗標準亦會更嚴格。
馬英九率領的國民黨,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國內選戰,一方面他要面對黨內脫黨者及對手競爭,另方面,88水災災後重建才剛開始,國內經濟景氣復甦剛露出曙光,兩岸MOU及ECFA簽訂則已迫在眉睫,但不少民眾卻對內容仍不夠了解,對未來兩岸新局更憂喜參半,都平添國民黨勝選變數。
為降低外界的疑慮,馬英九甫接任黨主席,就花了不少時間在談ECFA,在強調非簽不可的同時,亦說明兩岸現階段應先解決貿易投資問題,還不到政治談判時機,為的就是怕治絲益棼。
此外,他將MOU及ECFA定義為不同經濟體交流時必須面對的根本問題,希望將問題回歸到經濟層面討論,只是茲事體大,如何爭取各界認同,攸關年底選舉結果,亦考驗國民黨新主席的能力與智慧。(薛孟杰)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