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兩岸是否該「合慶」,繼馬英九總統決定成立「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後,現傳出中共中央計畫以中國全國政協為平台,於二○一一年時,聯合台灣各主要政黨共同紀念辛亥百年,藉此推動兩岸政治談判,實現「馬胡會」並簽署和平協議,國共「正統」之爭備受關注。
二○一一年是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據香港《明報》報導,中共中央曾評估認為,辛亥百年是兩岸關係獲得突破的難得契機、不能錯失機遇,而中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去年在政協講話時,曾把「改革開放卅周年、建國六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列為未來幾年的三大重要紀念活動,現僅剩下辛亥革命百年活動的難度最大,影響也最深遠。
兩岸領導人 任內會面作為新起點
報導引述來自北京的消息指出,藉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讓兩岸關係獲得實質突破的策略,是由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主導進行,去年年初,全國政協已先設立兩岸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專門機構,專責規畫此活動。
中共的「辛亥思路」基於:碰面。二○一二年中共舉行「十八大」後,胡錦濤將卸任中共總書記,馬英九的第一個任期亦結束,故北京希望兩岸領導人能在任內,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或至少會面啟動兩岸政治協商,以對歷史有所交代,在兩岸關係現有障礙難以短期內解決下,至少有個「會面」作為新起點。
陸委會:政治對話 靠制度化協商
在操作方式上,中共決定以全國政協、作為推進兩岸共同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平台,主要是有意迴避兩岸的中央和地方正統之爭,況一九四○年代的國共談判平台也是(舊)政協,對國共來說有上世紀的「歷史前例」有循。
至於中共期盼的「馬胡會」如何實現,有消息稱,大陸方面希望藉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由兩岸最高領導人共同參加紀念儀式、實現非正式會晤,紀念的地點可選擇辛亥革命發源地武漢,而正式會談地點則可能選擇香港。
對此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昨日表示,大陸舉辦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活動,除慶典的意涵外,也在於感佩當年革命先烈為國捐軀的精神,不能依此解釋成兩岸屆時會進行政治談判,「不論是『二軌』或辛亥一百周年,兩岸政治對話還是要以既有的制度化協商機制為主」。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