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法蘭克福書展進入最後一天,主題國中國館昨日舉行閉幕記者會,就在中國展示達成二一九三項版權交易等各項成果時,德國記者以連番尖銳的提問,挑戰中國出版審查制度,氣氛一度充滿火藥味。

德國記者問到,中國代表是否聽見德國媒體對中國出版審查制度的批評,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對外交流與合作司司長張福海有備而來,「德國的枕頭非常好,但我睡不習慣,而我喜歡中國的枕頭,雖然比較硬,但有利於我頸椎的保護。這就是中德兩國國情與文化的不同。」

他說:「中國不存在新聞審查制度,一本書是否出版、一篇文章是否發表,全由出版社和報社老闆決定,決定的依據一在於市場,二在於符合法律,而他們同時也秉持著道德的自我約束。」

這番話對於國際媒體來說十分錯愕,因為眾所周知,中國並不開放民間書號、對出版與言論內容審查嚴格,因批評政府、揭發各種社會黑暗內幕而入獄的作家多不勝數,目前還有數十人因此身陷囹圄。所謂「由出版社和報社老闆自己決定」這種「人人是警總」的個人自我審查,尤為專制制度下導致的最大之惡。

德國媒體提出另一質疑,這次參展的中國作家團浩浩蕩蕩,但除了官方團兩百多位作家之外,接受邀約前來的海外異議作家也不少,為何這兩群作家在書展中沒有任何一場見面座談?張福海義正辭嚴,「人人都是自由的,不可強迫,我們不會去強迫哪個作家跟哪個作家坐在一起。」

綜觀這次中國館的展區及活動,給人一種浩大而空洞的感覺。視覺主題館融合漢字設計元素,整體呈現有褒有貶;而館中呈現中國印刷及出版發展的展覽,內容被評為簡單毫無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