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旅行者總是說:「上路吧。」所以張翠容上路去了,跑了好幾圈地球,寫出《行過烽火大地》、《大地旅人》、《中東現場》(以上皆馬可孛羅)等好幾部行走天涯的報導之後,這位香港資深的「無國界」女記者認真地說:「世界真的不是平的,世界還是圓的!」

〉〉探訪拉美 耗時3年

因為連日在台緊湊的行程,清瘦的張翠容略顯疲憊,但一談起新書《拉丁美洲真相之路》(馬可孛羅),以及採訪中南美的經歷,斜靠在椅子上的她馬上精神抖擻,眼神發亮。她說:「我們都是在主流媒體的喧鬧聲中去認識許多地區,我們的思考,有多少受到媒體的影響?」

為了發出獨立的聲音,張翠容多年來隻身走過了阿富汗、巴爾幹半島、東南亞及西藏等亂世國度,採訪過印尼民主化、東帝汶獨立公投、科索沃危機等國際事件,然後又穿越中東各地,深入以巴衝突的火藥庫,企圖解開伊斯蘭激進活動的來龍去脈。

2006年起,她眼見中南美洲從委內瑞拉大選後再度向左轉,掀起21世紀社會主義革命,又決定前進現場,花了3年時間探訪拉美世界,檢驗西方媒體的負面報導,交出這部新作。

〉〉只有克服困難 沒有放棄

張翠容文筆犀利、深入,且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私底下的她則個性直率,她書中常寫到自己「哈哈大笑」,原來不是假的。

被問到深入這些邊緣國度的困難,她劈頭答:「我只想如何克服困難,從沒想過放棄。」但這一路的危險當然不會少,例如她描述在治安很差的中南美,每天都得繃緊神經,光是外套脫下來一放,下一秒鐘就會被搶走;在尼加拉瓜時,還曾光天化日被6個迎面走來的壯漢持槍搶劫。

而在採訪完委國總統查韋斯(Hugo Chavez)的回程小飛機上,張翠容更遭遇了生死交關的經驗。當時天空突然雷電交加,飛機劇烈搖晃,「我心想,原來我是這樣死的,但我這篇採訪還沒寫呢!往下一看是海洋,又想著要把筆記本用塑膠袋包起來,至少被打撈起來後還能讀出字跡,讓大家知道我這個人做過的事!」

數十分鐘後,飛機平安落地,她和機上的外國記者抱頭痛哭。「這讓我體認人生無常,在我剛完成一個收穫很多的採訪,上天又讓我馬上嚐到失去一切的感覺,教我不要得意。」

她笑說這股勇氣既是自我訓練,也來自天生,因為她「永遠都想往外跑」,尤其香港地方小,待下去不是炒股就是炒樓。80年代她赴英就讀高中、大學,原本讀社會學系且想當社工的她,因為在英國認識一位香港獨立女記者,從此志向轉了彎。

〉〉獨立記者 孤獨帶來力量

回港後,她先「老老實實」在報社當了好幾年政治記者,每天跑無聊的記者會,煩悶的表情全寫在臉上,後來挨了長官一頓罵才被點醒。「至少那段時間訓練我如何忠實紀錄受訪者的話,打好基礎後,還得多看書,因為報導不能沒有自己的觀點。」因此,遇到年輕人向她表示嚮往成為戰地記者,她都會扳起臉孔教訓:「不要想一步登天!」

離開報社後,張翠容為香港多家報社撰寫專欄,也曾任英國BBC特派員,近年來則幾乎一半時間出門在外。身為背後無奧援的獨立記者,很多人好奇她如何取得採訪管道?自有一套辦法的張翠容說,她乾脆寫一本獨立記者的《Lonely Planet》當作指南書,書名就叫「一位獨立記者的孤獨」,她笑說:「不要騙自己做這件事不孤獨,其實,孤獨真的能給你力量。」

張翠容認為,許多人常以左與右、上或下來區分立場,「但很多時候,是你選擇站在強者/征服者那一邊,用菁英的角度去認知世界,還是選擇透過弱者/失敗者的眼睛來審視世情?」她以村上春樹今年接受耶路撒冷文學獎時的致詞:「我選擇站在雞蛋那一邊」自勉,作為她繼續觀看世界、獨立發聲的角度。

接下來的計畫呢?今年適逢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張翠容說:「我要去東歐看看了!」真正的無國界記者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