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報》昨天刊登獨家消息稱,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兩岸關係有望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共中央計畫以全國政協為平台,聯合台灣各主要政黨共同紀念辛亥百年,藉此推動兩岸政治談判,以實現兩岸最高領導人正式會談、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等。這些舉措是由中共最高領導人胡錦濤親自主導。

為此,北京全國政協早在去年初就成立兩岸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專門機構。中共中央評估,辛亥百年為兩岸關係獲得突破提供了難得契機,不能錯失機遇。

報導說,大陸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去年在政協講話時曾把「改革開放30周年、建國6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列為未來幾年三大重要紀念活動,如今前兩個重要活動已完成,僅剩辛亥革命100周年這個難度最大,影響最深遠的活動。

京盼馬胡任內簽和平協議

據悉,在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湖北省武漢市,新的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館」規畫方案上月已經破土動工,預計明年底竣工。早前還有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國家應支持湖北武漢將「辛亥首義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消息稱,藉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令兩岸關係獲得實質突破策略,是在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主導下進行。

其原因為,2012年中共十八大後,胡錦濤將會卸任中共總書記,台灣領導人馬英九首個任期也結束。北京希望兩岸領導人能在任內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或至少會面啟動兩岸政治協商,對歷史有所交代。然而兩岸關係現有障礙也顯而易見、根深柢固,不可能在胡馬任內完全清除,但最重要是開創這個新起點。

兩岸最高領導可在港會晤

大陸方面今次考慮以全國政協為平台,推進兩岸共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是有意迴避兩岸中央和地方正統之爭,1940年代國共談判時平台即是政協(舊政協)。消息稱,大陸方面希望首先實現「馬胡會」,藉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兩岸最高領導人共同參加紀念儀式,實現非正式會晤,地點可選擇辛亥革命發源地武漢,至於正式會談地點,則可能選擇香港。

事實上,台灣方面對兩岸經濟議題較有急迫性,至於大陸方面則自90代末的第2次辜汪會(1998年10月在上海)後,強力推動「兩岸政治性對話」,但李前總統1999年提出「兩國論」,北京原有談判進程受阻。今後兩岸交流迴避不了政治議題,大陸方面自年中就不斷釋出兩岸應就軍事互信機制等政治議題展開接觸,也就是替政治協商預早鋪路。

台灣認雙方須抱持耐心

目前台灣方面對應之道如馬總統「雙十談話」所強調,兩岸間的差距與疑慮有其歷史因素,不可能一步跨越,將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仍需雙方抱持耐心。而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接見美國智庫時也多次強調,包括軍事互信機制、和平協議等協商的主客觀條件尚未成熟,現階段兩岸需要累積更多的互信,對政治議題的協商未有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