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上市後股價走勢,《華夏時報》總編輯水皮則表示,「創業板推出之日就是謝幕之時,創業板必定高開低走,成為中石油第二(跌破發行價,至今未回到發行價),大家看看是可以的,娛樂娛樂也是可以的,但千萬不要拿自己的錢去為別人買單。」

他指出,越走越高的創業板市盈率影響是巨大的,直接推動了中小板新股發行的本益比,此前發行的24家中小板僅為38倍,目前已經水漲船高到了48倍。香港新股的發行本益比僅不到10倍。

市場也有樂觀的聲音。摩根大通中國策略師龔方雄判斷,「中國創業板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很可能會複製全球最成功的創業板納斯達克的經歷。第一,創業板市場的產生要有堅實的經濟背景環境。中國的經濟背景環境和美國很像,中國有眾多的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主體,而且這些中小企業缺錢,融資管道匱乏,但是它們在經濟總體中的分量越來越重。比如中國的中小企業創造了70%以上的就業機會,這和美國非常像。第二,創業板市場的產生需要在一個充滿創新力量的國家。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流動在我們中國人的血液中。」

龔方雄指出,創業板應該在起始階段,就要有比較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就是要幫助培育中國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理念。十年或者十五年以後,中國的民間資本和民間企業也會自然地成長,也許還會誕生一些像美國微軟、英代爾等大型國際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