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業板本益比應該是多少?前三批28家公司提供了一個標準答案:平均市盈率56.7倍。創業板公司以超過56倍的平均本益比發行上市,掛牌後很可能會出現多個超過100倍本益比的個股。
首批10家創業板公司中上海佳豪最低,發行本益比為40.12倍,神州泰嶽最高,發行本益比高達68.80倍。在這10家公司實際募資達到66.76億元(人民幣,下同),超募38.36億元。
第二批9家公司發行價最高的是鼎漢技術,為37元,它的發行本益比也最高,為82.22倍;發行價最低的是新寧物流,為15.6元,它的發行本益比也最低,為45.48倍。9家公司實際共募集資金42.71億元,低於首批10家募資數額。
第三批9家公司的本益比前者略高。發行本益比最高的寶德股份為81.67倍,最低的華星創業為45.18倍。9家公司實際募集資金合計45.31億元,超募比例達115.76%。9家公司中,發行價格最高的是紅日藥業,發行價為60元/股;最低的是金亞科技,發行價為11.30元/股。
知名財經評論專家葉檀表示,儘管限制創業板公司把超募資金拿來炒股,難保不用來炒房,「難道投資股市與投資房地產 有什麼本質不同嗎?看看主板市場比比皆是的轉變再融資資金用途的做法,以及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務操作能力,實在讓人擔心這些資金有去無回。至於『公司內部審計部門每季度應對貨幣資金的內控制度檢查一次』更是空架子,通常情況下,公司內部審計部門不過是上市公司掌權者的橡皮圖章而已。」
她批評,「既有行政控制,規則漏洞百出,把希望寄託於上市公司的報告書,是否太傻太天真?」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