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評選今天中國大陸最受歡迎的民謠歌手,周雲蓬一定毫無意外的名列榜首。2007年,他獨立出版的一張《中國孩子》專輯震撼了國內音樂界,並引發了人們對今天中國社會現實的反思,民謠的力量也乘機借助這張專輯在今天中國大陸的音樂界得以迅速壯大。
但去年9月,淘寶網突然把這張唱片列為違禁品,強行撤架。當時正時值安徽毒奶粉事件。今年4月,周雲蓬發起的援助中國貧困盲童的公益籌款專輯《紅色推土機》正式出版。在周雲蓬之前,華語樂壇知名的視障歌手有台灣的金門王和李炳輝、曹松章、蕭煌奇。周雲蓬和他們一樣,都來自我們不熟悉的另一個世界,卻又和我們活在這同一個世界。各異的視線,相互的聲響,最後都將歸入一致的思緒:為什麼我們總要唱起那首憂傷的歌?
周雲蓬9歲徹底失明。他看到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個畫面就是動物園的大象用鼻子吹口琴,這也許是鼓勵他走上音樂之路的原動力。1994年,他辭職離開家鄉來到北京,在街頭和酒吧演唱。2004年秋,他與摩登天空唱片簽約,把自己的詩集譜曲,出版第一張專輯《沉默如謎的呼吸》。整張唱片幾乎沒有幾個形容詞。我們又能用什麼詞語來形容沉默呢?在比沉默還熱鬧一點的歌唱裡,他講述著一個個在記憶深處靜靜生長的故事,每一個該用的詞語就像是一把該插的秧苗;無營養的詞匯就如雜草一般,既然有危害,就必須徹底鏟除。《沉默》的出版雖然剛夠唱片出版的及格線。但這呼吸深入到生活的底層,聞透了絕望,也吸乾了想像,讓沉默變得蒼茫,也留下謎語「一路高歌,一路哭笑,天涯有餘音」。
如果在《沉默如迷的呼吸》裡,周雲蓬尋找的還是一種自然、寧靜的生活,那麼在《中國孩子》裡,周雲蓬撕開的卻是一種不自然、焦躁生活的皮。這是個全民心跳加速的時代,恬靜如詩畫的呼吸已是一個遠去時代的虛弱記憶。變奏的狂熱脈搏,令我們還沒反應過來就長大了,成熟了。對百戰不殆、繼續蓬勃的我們來說,「童心未泯」不是消極,而是危險或病毒。《中國孩子》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民謠歌手身份的轉變。以前,周雲蓬是一個閒鶴野居型的沉吟者,安靜坐在角落裡觀察生活。現在,他是一個積極的可以感染每個人的發言者,走到了講台的中央,論戰生活。質問著:一體化的價值觀有何品德?它讓我們無處躲藏,因為它像倒模子一樣把我們真實的生存景象扣在了面前。在中國民謠越趨專業化、技術化、精品化的今天,周雲蓬選擇了一條抗議之路。透過冷暗的墨鏡,我們反而看到了銳利的雙眼。反抗混沌的現實噩夢,反問虛脫的現代文明——以詩為鞍,以歌為劍。
【延伸聆聽】
●楊一 ●萬曉利 ●五條人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