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當地球另一端宣佈華裔科學家高錕,榮獲今年諾貝爾物理獎,這是第一個驚喜。緊接著10月9日,諾貝爾獎和平獎頒給美國總統歐巴馬時,這是跌破眾人眼鏡的第二個驚喜。

但早在10月5日宣布,今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三位教授,哈佛大學的傑克‧卓斯達克(Jack W. Szostak)教授、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伊莉莎白‧布雷珂本 (Elizabeth H. Blackburn)教授,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卡蘿‧葛婡德(Carol W. Greider)教授,其實才是今年最大的驚喜。因為他們發現,在人體細胞裡,有一種叫「端粒酶」的酵素,可防止染色體的端粒(Telomere,)受損,不但可能防止癌細胞的大量複製,可以令惡性腫瘤停止生長,甚至可能減緩細胞老化。

由於三人的研究為血液、皮膚及肺部相關疾病的治療方法帶來新的突破,將可分享140萬美元獎金。秦始皇若地下有知,也會指示徐福趕緊去拜訪這幾位教授,看是否還來得及起死回生,再次一統江湖!

好萊塢科幻片中,各種長生不老的技術,無論是用複製替身或是用冰凍儲存,現在看來好像也不是天方夜譚的故事了。專家指出,2008年全球抗老化相關產品與服務的總產值已超過1,600億美元。其中所有外貌維護(Appearance),包含臉部與身體皮膚、毛髮的年輕化以及最近大熱門的塑身瘦身等等,去年一年就已經花了644億美元,估計到2013年將超過1,000億美元大關。而在老化疾病預防與處理方面,例如骨骼與關節之保健、老年失智症、甚至性功能障礙也涵蓋在內,這一區塊不但市值最大、成長也是最快,預估到2013年將達1,192億美元,年增長率超過15%,顯然金融海嘯對人們怕死怕老的心理絲毫沒有影響,這年頭還有什麼產業能比得上這種成長?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將抗老這一大餅分為產品與服務兩大區塊,則服務之相關產值比重占54.2%,年成長率約11.7%,較產品之相關產值稍為高些。

當2007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另外三位運用胚胎幹細胞來改變老鼠基因表現的傑出教授時,其實潘朵拉的盒子在生技界早已被打開。人們對生命的奧秘逐漸掌握到要領,抗老化與疾病防治,只是人們在尋求永生與青春永駐的初階功夫;未來的成長還有無限遐想空間。

從秦始皇(西元前259年~前210年)到現在不過兩千年出頭,我們對生命的了解與掌握遠非昔日所能想像。否則秦始皇若真找到仙丹活他個八、九十歲,劉邦等到鬍鬚都白了還沒當上皇帝,那老祖宗的歷史又真不知該怎麼寫了。 (台北市生物產業協會副理事長呂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