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發展出來的「新」水墨,在全球化藝術領域裡占一席地。台北市立美術館從今年10月10日至明年1月17日舉辦的「開顯與時變─創新水墨藝術展」,共邀請台灣15位、大陸12位現代水墨畫家展出,其中台灣畫家將傳統水墨素材加上現代風格而創作的新水墨,將顛覆民眾對傳統水墨繪畫的刻板印象。
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謝小韞表示,這是其任內第2次舉辦水墨聯展,以往辦相關展覽,總覺得來自北美館內部的壓力與爭辯,比外界多,多數人一聽到水墨畫,就想到傳統、歷史、文化,似乎水墨畫與現代社會之間,有著說不出的距離感。「其實,水墨畫擁有2、3千年悠久歷史,黑黑的墨汁,就像華人身上流的血液,是包袱,也是寶藏,就看你怎麼挖掘。」作為一個現代美術館,北美館一直希望利用空間,鼓勵藝術家運用傳統媒材,結合當代文化,激發各界反思,造成正向循環後,使得藝術家更加重視水墨創作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台灣水墨畫壇重要社團「五月畫會」代表人物劉國松表示,台灣水墨畫家將傳統歷史結合現代風格再創新,已在東亞文化圈形成影響。所謂創新,他舉這次展出作品「九寨溝系列」為例,並未使用傳統的宣紙,而是改用與水墨畫沾不上邊的描圖紙,重現九寨溝波光粼粼、色彩繽紛的迷人風景。奧妙處,就在針對描圖紙不吸水,遇水就變皺的特性,先將描圖紙打濕後,潑灑上顏料,再將另一張描圖紙蓋在上面,隨即用手來回按壓,等到八分乾,再將2張紙撕開,用這個方法作畫,永遠不會有2張一模一樣的作品,是一種「可控制的偶然」。
另一位台灣現代水墨畫重要畫家李錫奇,用純抽象、直覺式手法,呈現天馬行空般的奇幻境界。很多學習傳統水墨畫的觀眾,對他的繪畫手法好奇,他的皴法是自創的,自然形成,沒有兩筆是一樣的筆法。
向來以複合媒材創作的畫家袁金塔,此次展出作品「迷」與「書中自有顏如玉」,利用相片、電腦合成以及影印等多重手法,將女性軀體變形、重疊,搭配自動感應的播音裝置,反諷現代社會的物慾橫流、物化女性等現象。獲得多項藝術大獎肯定的張永村,繼上次把101變成水墨乳牛之後,這次展出「水墨高雄」,以傳統水墨結合電腦影像製作、輸出,把水墨色塊描繪疊印在充滿現代感的城市高大建物上,碰撞出新時代的藝術面貌。
本次展出也可看到大陸許多傑出作品,包括張羽的「指印」系列,以手指按捺完成創作,其中一幅更以龍井泉水代替顏料,乍看一片空白,要細細品味,才能看到紙上幾乎隱形的指引。上海繪畫名家仇德樹展出2幅經典畫作,展現純熟拼貼技巧,結合傳統技法,令人大開眼界。另一位大陸藝術家王南溟展出錄像作品,使得本來意在討論中國傳統書法與文字之間關係的作品,在新媒介介入後,展現意想不到的再詮釋風格。
雖然中國大陸也擁有悠久水墨畫傳統,但劉國松指出,台灣目前在水墨畫創新上仍領先中國大陸30年,不過中國大陸人才眾多、爆發力強,隨時都有迎頭趕上的可能性。
為了讓台北國小學童更能體認水墨畫,這個看似單一但加入藝術家的巧妙創新後而展開許多不同的表現方式,北美館「開顯與時變─創新水墨藝術展」自今年11月1日至明年1月17日透過北市文化局與教育局合作的「育藝深遠-藝術欣賞啟蒙方案」,將安排導覽教師配合生動活潑解說,增進美術學習的豐富性,歡迎北市國小三年級以上學校團體多利用。預約詳情請參閱美術館網站:www.tfam.museum。
發表意見